醫(yī)學教育網slogan
24小時客服熱線: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社區(qū) > 臨床檢驗技士/師/主管技師 > 正文

蛋白質定性檢查

1、潘氏球蛋白定性試驗原理

腦脊液中蛋白質主要是球蛋白與苯酚結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鹽而下沉,產生白色混濁或沉淀。

2、試劑

5%苯酚溶液:取純苯酚25ml,加蒸餾水至500ml,用力振搖,放置37℃溫箱內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內保存。

飽和苯溶液:取苯酚10ml,加蒸餾水至100ml,充分混勻,置入37℃溫箱中數小時,見底層有酚析出,上層即為飽和酚溶液。避光保存,一般置棕色瓶內保存。

3、操作

取試劑2~3ml,置于小試管中,用毛細滴管滴入腦脊液1~2滴,在黑色背景下立即觀察結果。

4、結果判斷

陰性(-):無混濁,清晰透明,不顯霧狀。

極弱陽性(±):微呈白霧狀,對光不易看到,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陽性(+):呈灰白色白霧狀。

陽性(++):呈白色薄云霧狀混濁。

強陽性(+++):呈白色絮狀沉淀或白色濃云塊狀。

最強陽性(++++):立即形成白色凝塊。

5、方法學評價

潘氏(Pandy)試驗所需標本量少,操作簡單,結果觀察較為明確,臨床試驗室常用此法。但該方法過于敏感,有一部分正常人也可出現極弱陽性(±)結果。

6、注意事項

(1)紅細胞過多時,須先離心使細胞沉淀,吸取上清液進行試驗。

(2)試驗中所用試管應十分潔凈,否則易出現假陽性結果。

(3)所用試劑苯酚如不純,亦可引起假陽性反應;室溫低于10℃,酚飽和度低,亦可引起假陽性結果。

7、正常參考值

正常腦脊液中蛋白質含量僅是血漿蛋白的1/200,即0.2~0.4g/L,其成分以白蛋白為主,故蛋白定性試驗結果為陰性或極弱陽性(±)。

8、臨床意義

有腦組織和腦膜疾患時常呈陽性反應,如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梅毒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脊髓灰白質炎、流行性腦炎等。腦出血時多呈強陽性反應,如外傷性血液混入腦脊液中,亦可呈陽性反應。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湯以恒 執(zhí)業(yè)藥師 藥學專業(yè)知識二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學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驗
    立即領取 立即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