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slogan
24小時客服熱線: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社區(qū) > 口腔醫(yī)師 > 正文

牙源性囊腫

(一)牙源性囊腫的概念

牙源性囊腫是指牙齒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發(fā)生的一組囊腫。一般可分為發(fā)育性和炎癥性兩大類。前者由牙齒發(fā)育和(或)萌出過程中的某些異常所致,后者則與頜骨內存在的炎癥灶有關。作為牙髓炎癥的一種后續(xù)病變,頜骨炎癥性囊腫(如根尖周囊腫等)的發(fā)生一般經歷牙齒齲壞、牙髓炎癥和壞死、根尖周組織的炎癥和(或)免疫反應、馬拉瑟(Malassez)上皮剩余增殖以及增殖上皮團塊中央液化、囊性變等一系列可預測的病理過程。一般認為,牙源性囊腫的襯里上皮來源于牙源性上皮剩余,而不同囊腫可能來源于不同的上皮剩余:①牙板上皮剩余或Serres上皮剩余可發(fā)生發(fā)育性根側囊腫和牙齦囊腫;②縮余釉上皮發(fā)生的囊腫有含牙囊腫、萌出囊腫以及炎性牙旁囊腫;③Malassez上皮剩余發(fā)生根尖周囊腫、殘余囊腫和炎性根側囊腫。需要強調的是,各種類型牙源性囊腫的診斷應綜合考慮其臨床、X線和組織病理表現(xiàn)。

(二)含牙囊腫和萌出囊腫的病理變化

含牙囊腫又稱濾泡囊腫,是指囊壁包含一個未萌牙的牙冠并附著于該牙的牙頸部的囊腫。多發(fā)生于10~39歲男性患者,下頜第三磨牙區(qū)最常見。囊腫生長緩慢,早期無自覺癥狀。較大時可引起頜骨膨隆或面部不對稱、牙移位及鄰近牙的根吸收;X線表現(xiàn)為圓形透射區(qū),邊界清楚,囊腔內可含一個未萌的牙冠。

肉眼見囊壁較薄,囊腔內含有牙冠,囊壁附著于牙頸部,囊液多呈黃色;鏡下見纖維結締組織囊壁內襯較薄的復層扁平上皮,僅由2~5列扁平細胞或矮立方細胞構成,無角化,沒有上皮釘突,類似于縮余釉上皮;纖維囊壁內炎癥不明顯。囊腫繼發(fā)感染時,上皮增生,上皮釘突明顯,囊壁組織內見大量炎癥細胞浸潤;約40%囊腫的襯里上皮可發(fā)生黏液化生,含產黏液細胞或纖毛柱狀細胞,少數情況還可見皮脂腺細胞;某些病例的襯里上皮還可發(fā)生區(qū)域性角化,一般為止角化;纖維囊壁中有時可見牙源性上皮島。

萌出囊腫發(fā)生于覆蓋在一個正在萌出的乳牙或恒牙牙冠表面的黏膜軟組織內,是發(fā)生于骨外軟組織內的含牙囊腫,即萌出牙的縮余釉上皮與釉質之間液體潴留而形成的囊腫。肉眼見囊腫內含清亮液體或血性液體。鏡下見囊腫上方為牙齦黏膜所覆蓋,囊腫襯里上皮具有縮余釉上皮特征;繼發(fā)炎癥時,上皮增生,結締組織囊壁內有慢性炎癥細胞浸潤。

(三)根尖周囊腫

根尖周囊腫是頜骨內最常見的牙源性囊腫,屬于炎癥性囊腫,一般經歷牙齒齲壞、牙髓炎癥和壞死、根尖周組織的炎癥和免疫反應、Malassez上皮剩余增殖以及增殖上皮團塊中央液化、囊性變等一系列病理過程,因此根尖周囊腫常發(fā)生于一死髓牙的根尖部。相關牙拔除后,若其根尖炎癥未作適當處理而繼發(fā)囊腫,則稱為殘余囊腫。

肉眼見囊腫大小和囊壁厚薄不一,囊腫較小時可隨拔除之殘根或患牙一起完整摘除,為附著于患牙根尖部的軟組織囊性腫物。

鏡下見囊壁的囊腔面內襯無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厚薄不一,上皮釘突因炎性刺激發(fā)生不規(guī)則增生、伸長,相互融合呈網狀,上皮有細胞間水腫和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的炎癥細胞浸潤。纖維組織囊壁內炎癥明顯,炎性浸潤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漿細胞,也混雜有中性粒細胞浸潤以及泡沫狀吞噬細胞。囊壁內可見含鐵血黃素和膽固醇晶體沉積而留下裂隙,裂隙周圍常伴有多核巨細胞反應。晶體也可通過襯里上皮進入囊腔,故穿刺抽吸的囊液中有閃閃發(fā)亮的物質,涂片鏡下可見長方形缺一角的晶體,即膽固醇晶體。有時襯里上皮和纖維囊壁內可見透明小體,為弓形線狀或環(huán)狀的均質狀小體,呈嗜伊紅染色。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湯以恒 執(zhí)業(yè)藥師 藥學專業(yè)知識二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學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驗
    立即領取 立即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