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西醫(yī)綜合考研 > 輔導精華

血栓如何形成與形成的機制

2020-12-31 17:24 醫(yī)學教育網
|

血栓如何形成與形成的機制是什么?這個知識點是2021年西醫(yī)綜合考研考試中需要掌握的內容,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加順利的復習考試,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如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凝血系統(tǒng)在流動的血液中被激活,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1.心血管內膜的損傷內皮細胞有一系列的防 止血液在心血管內凝固的功能:

①它是一個單細胞層的薄膜屏障,把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和能促發(fā)凝血的內皮下膠原隔離開來;

②能分泌凝血酶調節(jié)蛋白(thrombomodulin),它是一種糖蛋白覆于內膜表面,能和凝血酶結合而控制凝血酶的作用;

③合成前列環(huán)素,能抑制血小板粘集;

④分泌二磷酸腺 苷酶,把血小板釋出的、對血小板彼此粘集具有強烈作用的ADP轉變?yōu)榭拐臣饔玫南汆堰屎塑账幔?/p>

⑤內皮細胞的細胞膜表面含有肝素樣分子(硫酸乙酰肝素), 它有促進抗凝血酶Ⅲ的作用;又含有α2巨球蛋白,它能抑制凝血因子活化過程的鏈鎖反應。

⑥生成纖溶酶原活化因子,有促進纖維蛋白溶解的作用。⑦合成蛋白 S(PS),它能協同活化的蛋白C(PC)抑制凝血因子Ⅴa、Ⅷa(a表示活化的)。由于以上因素,如果沒有心血管內膜的損傷,超出生理限度的血小板和凝 血因子的活化就不可能發(fā)生。況且,內皮細胞還具有促血凝的作用,因它能合成組織因子,存于內皮細胞內,內皮細胞損傷時得以釋出,從而激活外途徑凝血過程。

2.血流狀態(tài)的改變由于比重的關系,在正常流速和正常流向的血液內,紅細胞和白 細胞在血流的中軸(軸流),外層是血小板,流動得較紅、白細胞緩慢,是外圍是一層血漿帶(邊流),將血液的有形成分和血管壁隔絕,阻止血小板和內膜接觸。 當血流緩慢或血流產生漩渦時,血小板得以進入邊流,增加了和血管內膜接觸的機會,血小板粘連于內膜的可能性必然增大。此外,血流緩慢和血流產生漩渦時,被 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能在局部達到凝血過程所必需的濃度。盡管在光學顯微鏡下,血流緩慢并不造成可以察覺的內膜變化,但電鏡下卻可發(fā)現血流緩慢,嚴重缺 氧時,內皮細胞胞漿出現空泡,最后整個細胞變成無核結構的物質,由此不難推論,內皮細胞的變性壞死,不但喪失了上述的抗凝血因子的合成和分泌,而且內皮下 膠原也得以暴露于血流,這樣,即可觸發(fā)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徑。不少事實表明血流緩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例如靜脈發(fā)生血栓約比動脈發(fā)生血栓多4倍,靜 脈血栓常發(fā)生于久病臥床的患者和靜脈曲張的靜脈內等。靜脈比動脈容易發(fā)生血栓,除了血流緩慢因素外,還因靜脈有靜脈瓣,靜脈瓣內的血流不但緩慢,而且呈漩 渦,因此靜脈血栓形成往往以瓣膜囊為起始點;此外,靜脈不似動脈那樣隨心臟搏動而舒張,其血流有時甚至可出現短暫的停滯;靜脈壁較薄,容易受壓;血流通過 毛細血管到靜脈后,血液的粘性有所增加等因素。心臟和動脈內的血流快,不易形成血栓,但在血流較緩和出現漩渦時,也會有血栓形成,如二尖瓣狹窄時左心房血 流緩慢并出現漩渦,動脈瘤內的血流呈漩渦狀流動,這時均易并發(fā)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液凝固性 增加,或稱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是指血液比正常易于發(fā)生凝固的狀態(tài),見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游走性血栓性脈管炎。 DIC的血液凝固性增加是由于一系列因素所誘發(fā)的凝血因子激活,或有組織因子的釋出,Trausseau綜合征則發(fā)生于一些癌腫,尤其是胰腺癌、胃癌、乳 腺癌和支氣管癌,其血液的凝固性增加系由于癌細胞釋出促凝因子,如組織因子、促凝血因子A等。此外,血小板增多或血小板粘性增加也可增高血液的凝固性,如妊娠、手術后、產后、高脂飲食、吸煙、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時,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加均與 此有關。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血栓形成條件,往往是同時存在的。例如手術后臥床、創(chuàng)傷、晚期癌全身轉移時的血栓形成,既由于血液的凝固性增加,又由于靜臥時血流緩慢和下肢靜脈(尤其是腓腸肌內的靜脈)受壓。

2022年西醫(yī)綜合考研已經開始招生,現在購買,讓你贏在起點!我們一研為定!點擊進入查看班次詳情>>

以上就是“血栓如何形成與形成的機制”的相關內容了,還有更多關于2022年西醫(yī)綜合考研的政策動態(tài)、知識點匯總及備考經驗都在醫(yī)學教育網,助力你的2022年西醫(yī)綜合考研備考!  

回到頂部
折疊
您有一次專屬抽獎機會
可優(yōu)惠~
領取
優(yōu)惠
注:具體優(yōu)惠金額根據商品價格進行計算
恭喜您獲得張優(yōu)惠券!
去選課
已存入賬戶 可在【我的優(yōu)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