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診腹部損傷患者時需注意哪些事項?
在轉診腹部損傷患者時,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以確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療的有效性:
1. 初步評估:首先對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快速評估。如果存在休克跡象(如皮膚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應立即采取抗休克措施,并優(yōu)先考慮轉運。
2. 病史采集與體檢:詳細了解受傷原因、時間及過程,注意詢問和觀察有無惡心嘔吐、腹痛部位及其性質變化等情況;同時進行腹部觸診檢查,尋找壓痛點或反跳痛等體征。
3. 輔助檢查:根據(jù)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安排患者做B超、CT等相關影像學檢查以明確損傷程度及范圍。但需注意,在緊急情況下不應因等待檢查結果而延誤救治時機。
4. 緊急處理:對于開放性傷口要盡快清潔消毒并包扎止血;如有內臟脫出,則應用無菌敷料輕輕覆蓋保護,避免直接壓迫。若懷疑有空腔臟器破裂導致的腹膜炎,應盡早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5. 轉運準備:選擇合適的轉運工具(如救護車),保持患者平臥位,并確保途中生命體征監(jiān)測不中斷;同時與接收醫(yī)院提前溝通好患者情況及所需準備事項。
6. 詳細交接:到達目的地后,向接診醫(yī)生詳細介紹患者的病情、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以及相關檢查結果,以便對方能夠快速準確地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7. 隨訪支持:轉院后仍需關注患者狀況,并在必要時提供后續(xù)指導和支持。
1. 初步評估:首先對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快速評估。如果存在休克跡象(如皮膚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應立即采取抗休克措施,并優(yōu)先考慮轉運。
2. 病史采集與體檢:詳細了解受傷原因、時間及過程,注意詢問和觀察有無惡心嘔吐、腹痛部位及其性質變化等情況;同時進行腹部觸診檢查,尋找壓痛點或反跳痛等體征。
3. 輔助檢查:根據(jù)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安排患者做B超、CT等相關影像學檢查以明確損傷程度及范圍。但需注意,在緊急情況下不應因等待檢查結果而延誤救治時機。
4. 緊急處理:對于開放性傷口要盡快清潔消毒并包扎止血;如有內臟脫出,則應用無菌敷料輕輕覆蓋保護,避免直接壓迫。若懷疑有空腔臟器破裂導致的腹膜炎,應盡早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5. 轉運準備:選擇合適的轉運工具(如救護車),保持患者平臥位,并確保途中生命體征監(jiān)測不中斷;同時與接收醫(yī)院提前溝通好患者情況及所需準備事項。
6. 詳細交接:到達目的地后,向接診醫(yī)生詳細介紹患者的病情、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以及相關檢查結果,以便對方能夠快速準確地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7. 隨訪支持:轉院后仍需關注患者狀況,并在必要時提供后續(xù)指導和支持。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