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學里的特殊用量
中藥多為天然藥材,其用量較大,有效量的安全閾也較寬。但也不是絕對的,有些劇毒藥物如烏頭、巴豆之類稍稍過量,就易發(fā)生中毒事故??偟膩碚f,加大用量,并不和提高療效成正比,如何權衡中藥之用量,可從下面四個方面著手。
嚴格控制劇毒藥用量
如川烏頭,有效量為3克~6克,煎服如超過10克,就易發(fā)生中毒,如超過30克以上者,就易發(fā)生死亡事故,必須嚴格掌握。若延長煎煮時間,可以減低其毒性。
按藥物作用的地位而定量
一般地說,君藥、臣藥用量偏重,佐藥、使藥偏輕。例如用桂枝湯時,桂枝為主,白芍為輔,桂枝用5克,白芍用10克;用小建中湯時,白芍為主,桂枝為輔,桂枝用3克~4克,白芍用15克~20克。且桂枝、白芍用量都超過常用量。再如治陽虛寒證病人,一般用四逆湯,附子為主(5克~8克),干姜為輔(2克~5克)。若病情嚴重,陽脫脈伏者,當用通脈四逆湯,干姜為主(8克~10克),附子為輔(4克~6克),余可類推。
根據(jù)不同作用要求掌握用量
如柴胡作為和解退熱的用量宜偏大(12克~15克),作為疏肝解郁宜偏輕(3克~6克)。又如防風,作為疏風發(fā)表,可用一般量(5克~10克),解砒霜毒當用最大量(30克~45克)。
注意藥物的體積掌握用量
同一藥量的藥材,體積差距很大。如磁石10克,只有三粒黃豆大小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若10克玉蝴蝶或通草,可占半藥罐。為了符合煎煮的要求,應掌握用量,適當考慮到藥材的體積。如礦石、貝殼類藥物,用量可偏大些,一般在30克左右。對有些體積雖大而用量又不能小者,可采用煎湯代水煎藥方法。如伏龍肝、夏枯草、葫蘆瓢、益母草等藥用大劑量時,就要先將藥物煎湯去渣取水再煎他藥。
- · 一表總結(jié)《中藥綜》知識點:53種常用中藥的異同點
- · 【干貨】執(zhí)業(yè)中藥師3個月備考:53組、117味中藥功效異同點對比
- · 53種常用中藥的異同點總結(jié)--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綜合
- · 《中藥綜合》考點:常用53種中藥的異同點總結(jié)
- · 執(zhí)業(yè)藥師備考干貨:117味??贾兴幑πМ愅键c對比!
- · 《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常用中藥的異同點(53種)
- · 《中藥綜》:常用53種中藥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 · 執(zhí)業(yè)藥師《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330個備考知識點(1)
- · 執(zhí)業(yè)藥師常見《藥事管理》知識點
- · 【總結(jié)】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的100個重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