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門、直腸及外生殖器檢查是全身體格檢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臨床診斷有重要意義。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專門整理了如下,希望對各位考生備考復習有所幫助。視診時應注意觀察肛門周圍有無膿血、黏液、肛裂、外痔、瘺管口或膿腫等,還應觀察是否有下列情況。
某些患者常不易接受此項檢查,因此對有指征的患者應說服其配合檢查,以免漏診和誤診。男性醫(yī)師對女性患者進行檢查時必須有女醫(yī)護人員或家屬在場陪同。
檢查者用手分開患者臀部,觀察患者肛門及其周圍的情況。正常肛門周圍皮膚顏色較深,皺褶自肛門向外周呈放射狀。讓患者提肛收縮肛門時括約肌皺褶更明顯,做排便動作時皺褶變淺。視診時應注意觀察肛門周圍有無膿血、黏液、肛裂、外痔、瘺管口或膿腫等,還應觀察是否有下列情況。
1.肛裂
肛裂是指肛管下段(齒狀線以下)深達皮膚全層的縱行及梭形裂口或感染性潰瘍。肛門黏膜有裂傷,可伴有梭形或圓形多發(fā)性小潰瘍,排便時疼痛且出血。檢查時肛門??梢娏芽?,觸診時有明顯觸壓痛。
2.肛門閉鎖與狹窄
肛門閉鎖是指沒有肛門孔道,不能排便;而狹窄為肛門孔道狹窄,排便困難,均多見于新生兒先天性畸形。若因感染、外傷或手術引起的肛門狹窄,則??稍诟刂馨l(fā)現瘢痕。
3.肛門外傷與感染
肛門有創(chuàng)口或瘢痕,見于外傷與手術后;肛門周圍有局限性紅腫及壓痛,見于肛門周圍膿腫。
4.痔瘡
是指直腸下端黏膜下或肛管邊緣皮下的內痔靜脈叢或外痔靜脈叢擴大和曲張所致的靜脈團。多見于成年人?;颊叱S屑S便帶血、痔塊脫出、疼痛或瘙癢感。
臨床分三種:
①外痔:肛門外口(齒狀線以下)有紫紅色包塊,表面為皮膚者,為直腸下靜脈擴張所致。
②內痔:肛門內口(齒狀線以上)有紫紅色包塊,表面為黏膜者,為直腸上靜脈擴張所致。排便時可脫出肛外,嚴重時糞便帶血。
③混合痔:兼有外痔和內痔表現者,即齒狀線上、下均可發(fā)現紫紅色包塊,下部被肛管皮膚所覆蓋。
5.肛門直腸瘺
簡稱肛瘺為直腸、肛管與肛門周圍皮膚相通的瘺管。有內口和外口,內口在直腸或肛管內,瘺管經過肛門軟組織開口于肛門周圍皮膚。肛瘺多繼發(fā)于肛管或直腸周圍膿腫,少數繼發(fā)于結核,常不易愈合。檢查可見肛門周圍皮膚有瘺管開口,常有膿性分泌物流出,在直腸或肛管內可見瘺管的內口或伴有硬結。
6.直腸脫垂
直腸脫垂又稱脫肛,是指肛管、直腸黏膜脫出。檢查時囑患者取蹲位,觀察肛門外有無突出物。如無突出物或突出不明顯時,讓患者用力屏氣做排便動作,如在肛門外看到紫紅色球狀突出物,且隨排便力氣加大而突出更為明顯,即為直腸黏膜部分脫垂,停止排便時突出物??苫貜椭粮亻T內。如脫出部分呈橢圓形塊狀物,表面有壞行皺襞,即為直腸全層脫垂,停止排便時不易回復。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護士、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考試精華知識點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欄目!歡迎點擊>>護士資格考點總結提示 >>初級護師知識點公式法速記 >>主管護師直達學習方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