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會遇到關于口腔頜面部骨折愈合的一些問題,以下是相關知識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供大家參考:
1、血腫形成
骨折時,由于骨折部骨髓、骨膜及周圍軟組織中的血管斷裂出血,形成血凝塊。通常在傷后4~8小時即可在兩斷端間形成血腫。
2、血腫機化
骨折后的24~72小時內,骨折周圍軟組織的急性炎性反應不斷加重,血管擴張,血漿滲出,炎細胞浸潤,出現(xiàn)中性粒細胞、組織細胞和肥大細胞,開始吞噬和清除壞死組織;同時,骨折斷端的骨外膜出現(xiàn)增生、肥厚,成纖維細胞增殖,骨外膜內層即生發(fā)層,增殖成骨細胞,與毛細血管一起向血腫內生長,使血腫逐漸機化。
3、骨痂形成
骨折后1~2周,機化的血塊被纖維血管組織所替代,再沉積膠原纖維和鈣鹽,通過成骨細胞和多種內源性生長因子的作用,逐漸產生骨樣組織和新骨,形成骨痂。
4、骨痂改建
骨折2周后,骨樣組織內不斷有鈣鹽沉積,并逐漸鈣化為堅實的骨組織,與骨折斷端的骨組織連接、融合在一起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新形成的骨小梁排列很不規(guī)則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以后通過較長時間對應力作用的功能適應和骨質的吸收與重建,逐漸調整、改建,恢復到和原來骨組織一樣的結構。
在骨內、外骨痂和橋梁骨痂完全骨化、愈合后,其強度已能承受因肌收縮或外力引起的應變力量時,即達到骨折的臨床愈合,下頜骨骨折的臨床愈合所需時間通常為6~8周。這時由于骨痂的密度較密質骨低,骨折斷端壞死骨被吸收,故在X線片上仍可見到清晰的骨折線。一般需5~6個月后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在X線片上骨痂與密質骨的界限消失,看不到骨折線,此時已達到組織學上的骨性愈合。
在骨折愈合過程中,骨膜中成骨細胞增殖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處理骨折時應注意保護骨膜,不使其再受損傷,以利骨折愈合。骨折愈合還與患者的年齡、損傷程度、是否及時準確復位、牢靠固定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有關。
隨著引入堅強內固定尤其是加壓內固定形式后,在組織學上觀察到了骨折一期愈合。骨折的一期愈合速度比傳統(tǒng)的骨折愈合要快,其原因是骨折的間隙變小,縮短了愈合時間;此外沒有血腫形成和機化以及骨痂形成期。其臨床特點是X線沒有外骨痂形成,6周時骨折線基本消失;臨床愈合時間比傳統(tǒng)固定方法提前2周左右,患者可早期行使咀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