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辯證施護是中醫(yī)護理的又一基本特點,是中醫(y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護理方法。
所謂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本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zhì)、部位及邪正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zhì)的證。施護,則是根據(jù)辯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護理方法。辨證是決定護理的前提和依據(jù),施護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過施護的效果可以檢驗辯證的正確與否。
辯證和施護,在護理過程中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又是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具體體現(xiàn)。中醫(yī)學認為,證和癥有不同的概念。“癥”,即癥狀,如咳嗽、頭痛、失眠等。“證”則是機體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現(xiàn)的風寒證、風熱證等。由于它包括了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zhì)及邪正關系,因而比癥狀狀更全面、更深刻,從而也更正確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zhì)。但“證”與“病”的概念也不同,如清代醫(yī)家徐靈胎說:“病之總者為之病,而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一病總有數(shù)證。”這就是說病可概括證。如《傷寒論》對傷寒病以六經(jīng)分證,可分太陽病證、陽明病證、少陽病證、太陰病證、少陰病證和厥陰病證?!稖責嵴摗穼責岵∫孕l(wèi)分證、氣分證、營分證和血分證。但中醫(yī)認識和護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辯證的。辨證著眼于證的分辨,如見一初起發(fā)熱、惡寒、頭身痛、脈浮的病人,初步印象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機體反應性不同,又常表現(xiàn)有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不同的證,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現(xiàn)的“證”是風寒證還是風熱證辨別清楚,才能確定施護的方法。如屬風寒感冒,根據(jù)“寒者熱之”的護理原則,應采用避風寒保暖,室溫宜偏高。飲食上可給豆豉湯、生妾紅糖水等辛溫解表之護法;苦屬風熱感冒,根據(jù)“熱者寒之”的護則,應采用室溫宜低而溫度偏高,使病人感到?jīng)鏊孢m,減輕心煩、口干之不適感。飲食宜給綠豆湯、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熱生津辛涼之品。應采用室溫宜低而溫度偏高,使病人感到?jīng)鏊孢m,減輕心煩、口干之不適感。飲食宜給綠豆湯、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熱生津辛涼之品。應采用室溫宜低而溫度偏高,使病人感到?jīng)鏊孢m,減輕心煩、口干之不適感。飲食宜給綠豆湯、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熱生津辛涼之品。應采用室溫宜低而溫度偏高,使病人感到?jīng)鏊孢m,減輕心煩、口干之不適感。飲食宜給綠豆湯、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熱生津辛涼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