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1180—1251年),1249年著的《脾胃論》(3卷)一書,是最早的專門論述脾胃病的著作。
書中根據《內經》:“人以水谷為本”的觀點,指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強調補益脾胃的重要性,這是李氏學術思想的中心。造成脾胃損傷的原因,李杲概括為三條:飲食不節(jié)、勞役過度和精神刺激。并認為這三種因素錯綜復雜,而精神因素常起先導作用。
在此理論基礎上,李氏結合內科雜病的辯證治療加以闡析。他采取了一整套以升舉中氣為主的治療方法,也就是分別補上、中、下焦元氣而以補脾胃為主的原則,如治肺弱表虛證,用“升陽益胃湯”;治脾胃內傷,用“補中益氣湯”;治腎陽虛損,用“沉香溫胃丸”。這就是三焦元氣以脾胃為本的理論在治療上的具體應用。僅就調理脾胃而言,他也總結了豐富的經驗。除補中益氣之法外,還有溫胃之法、安胃之法、清胃之法、強胃之法等等,他治療脾胃病的成功經驗,以及書中所創(chuàng)許多方劑,為后世廣泛應用,被稱為“補土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