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本草綱目》
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入藥分白梅花、紅梅花兩種。白梅花主產于江蘇,浙江等地,紅梅花主產于四川、湖北等地。初春花未開放時采摘花蕾,及時低溫干燥。生用。
【性能】微酸、澀,平。歸肝、胃、肺經。
【功效】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應用】
1.肝胃氣痛。本品芳香行氣入肝胃,能疏肝解郁,醒脾,理氣和中。治療肝胃氣滯之脅肋脹痛,脘腹痞滿,噯氣納呆等,可與柴胡、佛手、香附等配伍。
2.梅核氣。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本品芳香行氣,化痰散結。治療痰氣郁結之梅核氣,可與半夏、厚樸、茯苓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5g.
【古籍摘要】
1.《本草綱目拾遺》:“《百花鏡》:開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
2.《飲片新參》:“綠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飲食。”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等。
2.臨床研究:以梅花、白菊花各10g、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玫瑰花15g開水沖泡頻服,治療暑熱煩渴;以白梅花5g、粳米50~100g、加水煎煮,加白糖溫服,治療梅核氣;白梅花3g、草決明10g開水泡飲治療高血壓,均有良效(百花治百病,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19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