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夏季熱是嬰幼兒在暑天發(fā)生的特有的季節(jié)性疾病。臨床以長期發(fā)熱、口渴多飲、多尿、少汗或汗閉為特征。
發(fā)病季節(jié)及年齡
本病多見于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5歲以上者少見。在我國南方如華東、中南、西南地區(qū)等氣候炎熱地區(qū)較多見。有嚴格的發(fā)病季節(jié),多集中在六、七、八三個月,與氣候有密切關系,氣溫愈高,發(fā)病就愈多,秋涼以后,癥狀多能自行消退。
病因病機
一、夏季熱的病因
尤以先天稟賦薄弱,腎氣不足者,或病后失調,氣陰不足者,人夏之后,暑熱亢盛,小兒不能耐受暑氣熏蒸,而患本病。
二、夏季熱的病機
暑氣傷于肺衛(wèi),腠理開闔失司,肌膚閉而失宣,又肺津為暑熱所傷,津氣兩虧,水源不足,水液無以敷布,故見少汗或汗閉。同時,小兒脾胃薄弱,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加之暑傷脾氣,中陽不振,氣虛下陷,氣不化水,使水液下趨膀胱而尿多。汗、尿同屬陰津,同源而異物,故汗閉而尿多,尿過多則津傷,津傷則飲水自救,因而形成少汗或汗閉、口渴多飲、多尿同時出現(xiàn)的征象。
若病程遷延,或素體脾腎陽虛,真元受損,命門火衰,腎失封藏,膀胱固攝失職,小便清長無度;真陰不足,津虧不能上濟于心,暑熱熏蒸于上,則身熱心煩。心胃之火并蒸于上,真陽獨虛于下,形成熱淫于上,陽虛于下的“上盛下虛”證。
一、癥狀與氣溫變化的關系
本病發(fā)熱與氣溫有密切關系,天氣愈熱,發(fā)熱愈高,天氣轉涼,發(fā)熱隨之下降。
二、暑傷肺胃證、上盛下虛證的證候、治法、主方
?。ㄒ唬┦顐挝?
證候 入夏后體溫逐漸增高,發(fā)熱持續(xù),氣溫越高,體溫越高,皮膚灼熱,少汗或無汗,口渴引飲,小便頻數(shù),甚則飲一溲一,精神煩躁,口唇干燥,舌質稍紅,苔薄黃,脈數(shù)。
治法 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
主方 王氏清暑益氣湯加減。
?。ǘ┥鲜⑾绿?
證候 精神萎靡或虛煩不安,面色蒼白,下肢清冷,小便清長,頻繁無度,大便稀溏,身熱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飲,舌質淡,舌苔薄黃,脈細數(shù)無力。
治法 溫補腎陽,清心護陰。
方藥 溫下清上湯加減。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