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質量”定義是現(xiàn)代管理學一個非常困難的課題。每一個人似乎都明白它的意思,但又沒有一個人能很確切地將其解釋清楚。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不同類型的醫(yī)務人員和患者對檢驗質量的理解也不一致。實驗人員往往認為準確和可靠的檢驗結果就是高質量;對醫(yī)師來說只有準確、可靠的結果還不夠,有效性和及時性是另外兩個重要的需求;護士希望的是對標本的采取有明確和簡單的要求,采用不同顏色的真空采血管有效地防止采血錯誤;患者希望檢測不僅準確,而且價格便宜;醫(yī)療保險部門最關心的是不亂收費、不多收費??傊玫馁|量就意味著要盡量滿足不同方面的、多種的需要。
在ISO 9000:2000文件中對質量重新作了定義,即為“一組固有可區(qū)分的特征滿足明示的、通常隱含的或必須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人們注意到這個定義重要的是在最后加了“期望程度”,這與美國醫(yī)學研究所對治療質量定義中的“滿意程度”有相似之處。
如同“質量”一樣,在社會生產(chǎn)活動中“質量管理”這個概念應用的也非常普遍,且認識不一。但隨著質量管理理論和實踐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質量管理的認識逐步達成共識,國際標準化組織在IS08402文件中將質量管理定義為:“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并在質量體系中通過諸如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使其實施的全部管理職能的所有活動。”在ISO 9000:2000文件中進一步將質量管理概括為:“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xié)調的活動。”并在附注中說明在質量方面的指揮和控制活動,通常包括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以及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新的ISO定義明確指出質量管理不僅包括了我們熟悉的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還應包括制定方針,樹立目標和進行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