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竹節(jié)三七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出處】《百草鏡》
【別名】土參、土精、血參(《花鏡》),甜七、竹根七(《草木便方》),竹節(jié)參(《科學的民間藥草》),竹節(jié)人參(《現(xiàn)代實用中藥》),竹鞭三七、羅漢三七(《中國藥植志》),竹節(jié)七、竹七(《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蘿卜七、白三七(《中藥材品種論述》),水三七(《貴州草藥》),明七、野三七、雞頭七(《元南經(jīng)濟植物》)。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大葉三七的呈竹鞭狀的根莖。9~10月挖取根莖,除去須根,洗凈泥土,曬干玻炕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60厘米。根莖橫臥,呈竹鞭狀或串珠狀,內質肥厚,白色,節(jié)間短。莖直立,圓柱形,表面無毛,有縱條紋。掌狀復葉,3~5枚輪生于莖端;葉柄細柔,長4~9厘米;小葉通常5片,薄膜質,闊橢圓形、橢圓形、橢圓狀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5~15厘米,寬2~5.5厘米,最下2片形小,先端漸尖,稀長尖,基部楔形、圓形或幾心形,邊緣鋸齒細密或呈重鋸齒狀;上面葉脈無毛或疏生灰白色剛毛,下面無毛或有時脈上密生柔毛;小葉柄極短。傘形花序單一、頂生:總花柄直立,長約15厘米,小花多數(shù),具細柄;花萼綠色,先端5齒尖;花瓣5,淡黃綠色,卵狀三角形,先端尖;雄蕊5,花絲背著,花藥橢圓形,縱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離生,外彎。核果漿果狀,球形,熟時紅色?;ㄆ?~6月。果期7~8月。
本植物較粗的肉質直根(峨三七)、呈串珠狀的根莖(珠兒參)、葉(參葉)均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溝邊或林下。分布西南地區(qū)及浙江、安徽、河南、湖北、陜西、甘肅等地。產于四川、云南、陜西等地。
【性狀】干燥的根莖呈竹鞭狀,結節(jié)膨大,節(jié)間較短,每節(jié)有一淺槽成環(huán)形,上方有一圓形而微凹的莖痕,側面有凸起呈圓點狀的根痕1~3枚,或殘存彎曲的須根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表面淡黃白色至灰褐色,平滑或有皺紋。質地堅硬。折斷面平坦,粉白色至乳白色。味苦,微甜。以細長、結實、體沉重、味濃者為佳。
【化學成份】根莖含皂甙約5%,中有竹節(jié)皂甙Ⅳ等,甙元是齊墩果酸。
【藥理作用】
①抗炎作用大鼠口服三七(以竹節(jié)三七為主要成分的煎劑)10克/公斤,在1~3天內連服3次,對蛋清、甲醛或右旋糖酐引起的關節(jié)炎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大鼠皮下埋藏棉球引起的炎性肉芽腫的形成及去腎上腺大鼠的甲醛性關節(jié)炎亦有明顯抑制作用。
②對腎上腺皮質功能的影響大鼠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連服7天或只服1天,均不降低腎上腺內維生素C的含量,但明顯抑制非特異性刺激(游泳)引起的腎上腺內維生紊C含量的降低。小鼠多次服用三七10克/公斤,無論是正?;蛉ツI上腺饑餓的小鼠,對肝糖原的積累都有明顯促進作用,而內服相當量的葡萄糖則并無此種作用。摘除腎上腺的幼年大鼠,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可延長其生存時間。豚鼠口服10克/公斤/日,連服5天,尿中17-酮類甾醇排出量并無顯著影響。綜上看來,三七并不具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而似有腎上膿皮質激素樣作用,其抗炎原理可能與此有關。
【性味】甘苦,溫。
①《草木便方》:甘。
②《科學的民間藥草》:味淡,稍苦。
③《四川中藥志》:性溫,味微苦甘,無毒。
【歸經(jīng)】《四川中藥志》:入肝、脾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散察,活血。治咳嗽多痰,勞傷吐血,跌打損傷,癰腫,外傷出血。
①《草木便方》:散血活血破血,治癰腫,療犬傷、金刃,跌撲。
②《中國藥植志》:健壯補藥,并有療傷,止血作用。
③《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跌撲損傷,消腫膿、積聚。并治寒濕及筋骨痛。
④《四川中藥志》:治癆傷吐血,及崩中下血。
⑤《本草推陳》:常用于氣管炎、支氣管炎,痰液粘稠,咳嗽咯痰不暢;積血不行,吐血及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研末調敷或干撒。
【注意】《四川中藥志》:孕婦忌用。
【附方】治跌打損傷:大葉三七根一錢,金不換根一錢。洗凈,搗爛,溫酒沖服。(《湖南藥物志》)
【備注】同屬植物羽葉三七(參見羽葉三七條)、狹葉假人參(分布四川、貴州)的根莖在四川亦稱竹根七,并同等入藥。
【摘錄】《*辭典》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