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中藥詞典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葫蘆蘚的用法用量|性味|功能主治

2014-02-08 14:57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葫蘆蘚

【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別名】石松毛、紅孩兒、牛毛七、火堂須、地七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蘚科植物葫蘆蘚的植物體。

【原形態(tài)】植物體矮小,淡綠色,直立,高1-3cm.莖單一或從基部稀疏分枝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葉簇生莖頂,長舌形,葉端漸尖,全緣;中肋粗壯,消失于葉尖之下,葉細胞近于長方形,壁薄。雌雄同株異苞,雄苞頂生,花蕾狀。雌苞則生于雄苞下的短側枝上;蒴柄細長,黃褐色,長2-5cm,上部彎曲,孢蒴彎梨形,不對稱,具明顯臺部,干時有縱溝槽;蒴齒兩層;蒴帽兜形,具長喙,形似葫蘆瓢狀。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氮肥豐富的陰濕地上。春、夏、秋均可見。

資源分布:分布我國南北各省區(qū),且為全世界廣布種。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西南等地區(qū)。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為皺縮的散株,或數(shù)株叢集的團塊,黃綠色,無光澤。每株長可達3cm,莖多單一,莖頂密集簇生眾多的皺縮小葉,濕潤展平后呈長舌狀,全緣,中肋較粗不達葉尖,有的可見紫紅色細長的蒴柄,上部彎曲,著生梨形孢蒴,不對稱,其蒴帽兜形,有長喙。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植物體含苔蘚激動素(bryokinin),動力精(kinetin),環(huán)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茁長素(auxin),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及脂類。葉含鐵29×10-3%,銅16×10-4%,錳15×10-3%,葉綠體含鐵117×10-3%,銅138×10-4%,錳25×10-3%。

【性味】淡;平

【歸經(jīng)】入肺、肝、腎三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痛;止血。主治風濕痹痛;鼻竇炎;跌打損傷;癆傷吐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體虛者及孕婦慎服。

【附方】

1.治肺熱吐血 葫蘆蘚60g,茅草根60g,側柏葉30g.泡酒或熬水服。

2.治跌打損傷 葫蘆蘚60g煎服;另取鮮草量搗敷。(1-2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辛、澀、性平。有舒筋活血、祛風鎮(zhèn)痛、止血等功能。用于治鼻竇炎、癆傷吐血、跌打損傷、關節(jié)炎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wǎng)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