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褐蓋肉齒菌
【拼音名】Hè Gài Ròu Chǐ Jūn
【別名】鐘馗菌、地雞、土菌、地蕈、杜蕈、獐頭菌、獐頭、鐘馗、馗廚、獐子菌、牛腮巴菌
【來源】
藥材基源:為齒菌科真菌褐蓋肉齒菌和翹鱗肉齒菌的子實體。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洗去泥土雜質(zhì),曬干。
【原形態(tài)】
1.褐蓋肉齒菌 菌蓋直徑4-15cm,平展,中部稍下凹、淺黃色、肉色至褐黃色,平滑,稍粘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刺錐狀,較細(xì),長1-2cm,延生,乳白色至土黃色、菌柄中生或偏生,與菌蓋同色,中實,長4-7cm,粗2-3cm.菌肉肉質(zhì),乳黃色。孢子近球形,壁表有小疣,無色透明或稍呈黃色,直徑5-8μm.
2.翹鱗肉齒菌 菌蓋寬10-25cm,初期蓋面平并稍凸,漸平展,繼而中部下凹,被有絨毛,不久蓋皮開裂,形成褐色至紫褐色的大型鱗片,中央鱗片大,向邊緣漸??;鱗片淡粉紅色,尖端常上翹,下面平滑,呈同心環(huán)狀排列。刺錐狀,細(xì),長3-12mm,延生,密,初期白色,后變?yōu)殇P褐色。菌柄中生至稍偏生,長3-9cm,粗2-5cm,上下等粗或基部膨大,中實,韌,平滑,初期白色,后變褐色至黑褐色。菌肉肉質(zhì),白色至材白色,稍韌,厚達(dá)1-1.5cm,味稍苦。孢子近球形,淺褐色,表面有疣,直徑5-7μm.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混交林中地上。
2.生于針葉林下多砂的土質(zhì)上。
資源分布:1.分布于云南等地。
2.分布于吉林、甘肅、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化學(xué)成份】翹鱗肉齒菌含尿素(urea),麥角甾醇(ergosterol),菌甾醇(fungisterol),甘露醇(mannitol),肌醇(inositol),鳥嘌呤(guanine),尿酸(uric acid)及多糖(polysaccharide)。
【藥理作用】褐蓋肉齒菌有抗癌之效;翹鱗肉齒菌子實體有降低動物血中膽甾醇的作用。
【性味】甘;平;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抗癌。主治咽痛;痄腮;瘡疥;胃癌;肝癌。
【用法用量】1.內(nèi)服:煎湯,15-30g;或加冰糖。
【摘錄】《中華本草》
天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