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錢子
馬錢子形似鈕扣,表面密披絲絹毛,
種仁有毒重炮炙,解毒散結(jié)通絡(luò)道。
[來源]為馬錢科喬木植物馬錢StrychnosHuxvmicaL.及攀援灌木植物云南馬錢(皮氏馬錢(S.pierrianaA.WHill的成熟種子。
[產(chǎn)地]馬錢產(chǎn)印度,越南、泰國;皮氏馬錢產(chǎn)云南、廣東、海南島等地。
[采收]9-10月間,采摘其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洗凈附著子上的果肉,曬干。
[藥材形性]1.馬錢子種子呈扁圓形,形似鈕扣狀,常一面凹下,另一面凸起,直徑1-3cm,厚0.3-0.5cm,表面灰棕色或灰綠色,有光澤,密生絲狀短毛茸,呈輻射狀排列,有絲光,底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圓點,邊緣有一小突起,在圓點與小突起之間有一條棱線,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劈開種仁淡黃色,角質(zhì)狀,縱切面見心形子葉2片。氣無,味極苦,有大毒。
以粒大扁圓形或扁長圓形肉厚飽滿,密披淺棕光亮毛茸者為佳。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2.皮氏馬錢子種子為長圓形,中間較厚、邊緣略向上翹起,盤狀。外面密披淺棕色至棕色光亮的絹毛。子葉卵形,具三條明顯的葉脈。氣無,味苦,有大毒。以粒扁圓形或扁長圓形,肉厚飽滿,密披淺棕色光亮毛茸者為佳。
[炮制]1.砂炙馬錢子取砂子置鍋內(nèi),用武火將砂炒熱,加入馬錢子翻鏟,炒至表面棕褐色,內(nèi)部棕黃色,呈鼓起時,取出放涼,篩去砂子,打碎或研粉入藥。
2.油炙馬錢子將藥材水煮沸,略浸漂,剝?nèi)テっ?,切成均?.2cm薄片,晾干。另以麻油置鍋內(nèi)燒熱,入馬錢子片炸黃,撈出候冷研末,入丸散劑。所用之油有毒,棄去。
若以馬錢子薄片砂燙,溫度控制在180℃,燙8分鐘。其士的寧含量約占總生物鹼的1.002-1.11%時毒性小,副作用少,有利于藥效之發(fā)揮,砂燙為較好的工藝。
[成分]含總生物堿2-5%,主要為番木鱉堿、馬錢子堿。微量的番木鱉次鹼,偽番木鱉鹼a一及B一可魯勃林等。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有大毒。入肝、脾經(jīng)。
[功用]解毒散結(jié)、通絡(luò)止痛。用于各種腫瘤、瘰疬痰核,陰疽流注、喉痹腫痛、癰腫瘡毒、風濕痹痛、肢體麻木、拘攣或癱瘓,小兒麻痹癥后期或后遺癥四肢癱瘓或痿軟無力,跌打損傷,閼滯作痛,功能不利等癥。
[處方名]番木鱉馬錢子方八大方八
[用法、用量]炮炙后用,研末吞服0.3—0.6克,煎服0.5-0.9克。
[保貯]放袋內(nèi),專人。專箱加鎖,隔離保管。
[注意]本品應(yīng)按劇毒藥品管理要求加強保管,不得隨便出售和超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