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性味歸經:苦、辛、寒,無毒 ; 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可入藥,其性寒味微苦,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等。
來源及制法: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洗凈,曬干。
主治
1、黃疸內熱。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癰疽惡瘡。用紫花地丁(連根)、蒼耳葉等分,搗爛,加酒一杯,攪汁服下。
3、癰疽發(fā)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搗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貼瘡上,極有效。
4、疔瘡腫毒。用紫花地丁草搗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蔥頭、生蜜一起搗爛貼患處。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為末。加油調勻涂患處。
5、喉痹腫痛。用紫花地丁葉,加醬少許,研成膏,點入喉部。取吐為效。
6、紫花地丁多用于熱毒壅盛之時,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不但可以配合備注中所說的銀花、連翹、野菊花等藥材同用,更可與敗醬草和黃芪同用,不但加強紫花地丁的消腫、治癰等效力時還起到一個托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