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拼音】:BIANYILINMAOJUE
【來源】:為鱗毛蕨植物變異鱗毛蕨的根莖。
【原形態(tài)】:植株高40-80cm.根莖短,直立或斜升,與葉柄基部密被深棕褐色、先端纖維狀的線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0-45cm,棕禾稈色,向上和葉軸被疏鱗片;葉片近革質,卵狀長圓形,長25-35cm,寬15-20cm,先端急縮狹成長尾狀并為羽裂,頂生羽片基部不縮狹,二回羽狀至三回羽裂;側生羽片10-12對,下部的有柄,基部1對最大,向上羽片逐漸縮短,披針形,一回羽狀至深裂;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小羽片斜展,鐮狀披針形,基部下側1片最長,邊緣淺裂;葉脈羽狀。孢子囊群著生于小脈中部以上,位于裂片彎缺處,沿羽軸兩側各排成1行;囊群蓋圓腎形,全緣。
【功效】:清熱止痛、清肺止咳。
【主治】:用于陽明熱結或濕熱蘊結臍腹疼痛、肺癆久咳。
【性味歸經】:微澀,涼。入肺、胃、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搗敷。
【別名】:異鱗鱗毛蕨(江蘇植物志)、南海鱗毛蕨(臺灣植物志)、小狗脊子(四川興文)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