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廣防己AristolochiafangchiY.C.WuexL.D.ChowetS.M.Hwang勺根。
【植物形態(tài)】木質藤本。莖污黃色,幼枝密生竭色茸毛。葉互生,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2cm,寬3~4cm,下面密被褐色茸毛;葉柄被褐色茸毛。總狀花序有花1~3朵,紫色,花被外被竭色茸毛,下部管狀,略彎曲,上部喇叭狀,先端3淺裂,有黃色斑點;雄蕊6,貼生于花柱體周圍;子房下位。蒴果橢圓形。花期3~5月,果期7~9月。生于山坡疏林中。主產廣東、廣西。
【采制】秋、冬季采挖,洗凈、切段,粗根縱切兩瓣,曬干。
【性狀】根圓柱形,或對半剖成半圓柱形,梢彎曲,長8~20cm,直徑3~6cm.表面灰棕色,栓皮厚,粗糙。多縱皺紋,彎曲處有深橫溝,刮去外皮露出灰黃色皮部;剖開面導管束易成刺片剝下。質堅硬,橫切面略粉性,可見細密的放射狀紋理。味苦。
【化學成分】含木蘭堿(magnoflorine)、馬兜鈴內酰胺(aris-tolactam)、馬兜鈴酸A、B、C、(aristolochicacidA,B,C)、尿囊素(allantoin)及β-谷甾醇等。
【性味】性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清熱利水,用于濕熱身痛、下肢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
【英文名】RADIXARISTOLOCHIAEFANGCHI
【別名】木防己、藤防己、防己[廣西、廣東]、大痧藥
【來源】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廣防己AristolochiafangchiY.C.WuexL.D.ChouetS.M.Hwang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凈,切段,粗根縱切兩瓣,曬干。
【制法】除去雜質及粗皮,稍浸,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略彎曲,長6~18cm,直徑1.5~4.5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縱溝紋;除去粗皮的呈淡黃色,有刀刮的痕跡。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粉性,有灰棕色與類白色相間連續(xù)排列的放射狀紋理。無臭,味苦。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10~15列細胞。栓內層為3~5列細胞。石細胞環(huán)帶與栓內層連接,其下有多列薄壁細胞。韌皮部射線寬廣;篩管群皺縮;有少數(shù)石細胞散在。形成層環(huán)不甚明顯。木質部射線寬20~30余列細胞;導管較大,直徑45~220μm;木纖維束位于導管旁,纖維直徑約20μm,壁較厚。薄壁細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
(2)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廣防己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馬兜鈴酸對照品,加甲醇-丙酮(9:1)的混合溶液,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超聲處理15分鐘,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甲酸(20:10:1: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條斑。
【性味歸經】苦、辛、寒。歸膀胱、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清熱利水。用于濕熱身痛,風濕痹痛,下肢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4.5~9g.
【貯藏】置干燥處,防霉,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