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瓜子的簡介
【出處】《藥性論》
【拼音】WánɡGuāZǐ
【別名】赤雹子(《本草衍義》),馬雹兒子(《瀕湖集簡方》),土瓜仁(《本草匯言》)。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王瓜的種子。秋季采摘成熟的果實,對剖,取出種子,洗凈后曬干。
植物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王瓜”條。
生境分布
產(chǎn)浙江。
性狀特征
干燥的種子,形似螳螂頭,長約1.5厘米,寬約8~12毫米。外表褐色,或帶有灰白色半透明的薄膜,有細密顆粒狀突起,中部略呈三角形寬帶狀,邊緣突起成棱脊,兩端各有一圓鈍部分,頂端各有凹孔;種皮堅厚;有3室,兩端室內(nèi)無種仁,各有1孔,中間1室較大,內(nèi)有種仁1粒,呈扁平三角形或長方圓形,有褐色菲薄之內(nèi)種皮包被。種仁黃褐色或黃白色,富含脂肪。
【性味】《綱目》:“酸苦,平,無毒。”
【歸經(jīng)】《得配本草》:“入手大陰、陽明經(jīng)。”
王瓜子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王瓜子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擴展閱讀:王瓜子的各家論述
1.《藥性論》:主小便數(shù)遺不禁。
2.《日華子本草》:潤心肺,治黃病,生用:治肺痿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炒用。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3.《本草衍義》:治頭風。
4.《綱目》:治反胃吐食。
5.《本草匯言》:土瓜子,潤肺化痰,清火止血之藥也。此藥寒潤流利,故《大氏方》稱為潤心肺,止吐血之暴熱;涼肝脾,退黃疸之久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