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葵用于滑腸通便;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活血。主治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澀;痢疾;熱毒瘡瘍;跌打損傷。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拼音名】LuòKuí
【別名】(艸終)葵、繁露、承露、天葵、藤葵、胡燕脂、藤兒菜、滑藤、西洋菜、御菜、燕脂菜、染絳子、紫草、燕脂豆、木耳菜、潺菜、紫葵、紫豆藤、紅藤菜、軟藤菜、紅雞屎藤、藤羅菜、白虎下須、蕎菜七、滑菜果、寸金丹、粘藤、籬笆菜、軟姜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落葵科植物落葵的葉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sellaalbaL.【B.rubra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葉或全單,洗凈,除去雜質(zhì),鮮用或曬干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原形態(tài)】一年生纏繞草本。全株肉質(zhì),光滑無毛。莖長達3-4m,分枝明顯,綠色或淡紫色。單葉互生;葉柄長1-3cm;葉片寬卵形、心形至長橢圓形,長2-19cm,寬2-16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間或下延,全緣,葉脈在下面微凹,上面稍凸。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長2-23cm,單一或有分枝;小苞片2,呈萼狀,長圓形,長約5mm,宿存;花無梗,萼片5,淡紫色或淡紅色,下部白色,連合成管;無花瓣;雄蕊5個,生于萼管口,和萼片對生,花絲在蕾中直立;花柱3,基部合生,柱頭具多數(shù)小顆粒突起。果實卵形或球形,長5-6mm,暗紫色,多汁液,為宿存肉質(zhì)小苞片和萼片所包裹。種子近球形?;ㄆ?-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000m以下地區(qū),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北方少見。
【性狀】
性狀鑒別莖肉質(zhì),圓柱形,直徑3-8mm,稍彎曲,有分枝,綠色或淡紫色;質(zhì)脆,易斷,折斷面鮮綠色。葉微皺縮,展平后寬卵形、心形或長橢圓形,長2-14cm,寬2-12cm,全緣,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或圓形;葉柄長1-3cm.氣微,味甜,有粘性。
顯微鑒別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1列。柵欄組織不通過主脈,葉肉組織中有粘液細胞及草酸鈣簇晶。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圖2)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細胞長方形,壁波狀彎曲。上、下表皮均有平軸式氣孔。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皮層較寬,散有粘液細胞;內(nèi)皮層明顯。維管束外韌型,大小不等,呈不規(guī)則環(huán)狀排列。髓部寬廣,散有粘液細胞。
【化學成份】葉含多糖【1】,胡蘿卜素(caritebe),有機酸【2】,維生素C【3】,氫基酸【4】,蛋白質(zhì)等【5】。
【藥理作用】
1.解熱作用落葵鮮品榨取的汁液20ml/kg灌胃,對于酵母所致大鼠發(fā)熱,有明顯解熱作用;10ml/kg時僅在藥后1h及2h有解熱作用,藥后5h則作用不明顯【1】。
2.抗炎作用落葵鮮計對大鼠蛋清性足腫,甲醛性足腫,醋酸所致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醋酸甲基纖維素(CMC)所致大鼠白細胞游走及大鼠棉球肉芽腫,均有顯著抑制作用,當劑量為10ml/kg時,則作用稍減弱【1】。
3.抗病毒作用本植物葉的水提取物對煙草鑲嵌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為一種糖蛋白【2】。
4.毒性300%鮮汁濃縮液20ml/kg,小鼠灌胃,在1d內(nèi)連續(xù)3次,計60ml/kg,觀察3d,小鼠在藥后外觀、行為、二便均屬正常,并全部存活,其最大耐受量為鮮品180g/(kg.d),為臨床成人用量(45g/d)的240倍【1】。
【性味】甘;酸;性寒
【功能主治】滑腸通便;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活血。主治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澀;痢疾;熱毒瘡瘍;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汁涂。
【注意】脾冷人,不可食。孕婦忌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