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8日 19:00-22:00
詳情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提問】只要給我列出哪些是正常心電圖、房早、房顫、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早、室速、室顫及傳導阻滯1、2、3型 心電圖就可
【回答】學員zhiyeyishi2013,您好!您的問題答復如下:
您可以參考一下實踐技能這部分的內容。
心電圖診斷
大綱
1.常用心電圖導聯(lián)
2.心電圖各波段及心電軸的正常范圍,異常變化的臨床意義
3.房室肥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過早搏動、陣發(fā)性心動過速、心房及心室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的心電圖表現(xiàn)
4.心電圖的臨床應用價值
本單元復習的關鍵點
·必須牢牢掌握正常心電圖的形態(tài)!
·必須牢牢掌握正常心電圖各波所代表的含義!
·理解著去記憶!
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與命名
心電圖波段
相應心電活動
P波
心房除極
PR段
房室傳導時間
QRS波群
心室除極
ST段與T波
心室復極的
緩慢期與快速期
標準十二導聯(lián)系統(tǒng)
v肢體導聯(lián)系統(tǒng)—反映心臟矢狀面情況
雙極肢體導聯(lián):Ⅰ Ⅱ Ⅲ
加壓單極肢體導聯(lián):avR avL avF
v胸前導聯(lián)系統(tǒng)—反映心臟水平面情況
包括:V1、V2、V3、V4、V5、V6
肢體導聯(lián)系統(tǒng)—反映矢狀面情況
一、常規(guī)導聯(lián)
1.標準導聯(lián) 是雙極肢體導聯(lián),反映兩個肢體之間的電位差,包括I、Ⅱ、Ⅲ導聯(lián)。
(1)I導聯(lián) 心電圖機正極接左上肢,負極接右上肢。
(2)Ⅱ導聯(lián) 正極接左下肢,負極接右上肢。
(3)Ⅲ導聯(lián) 正極接左下肢,負極接左上肢。
2.加壓單極肢體導聯(lián)
(1)右上肢導聯(lián)(aVR) 探查電極置于右上肢并與心電圖機正極相連,左上、下肢連接構成無關電極并與心電圖機負極相連。
(2)左上肢導聯(lián)(aVL) 探查電極置于左上肢并與心電圖機正極相連,右上肢與左下肢連接構成無關電極并與心電圖機負極相連。
(3)左下肢導聯(lián)(aVF) 探查電極置于左下肢并與心電圖機正極相連,左、右上肢連接構成無關電極并與心電圖機負極相連。
心電圖肢體導聯(lián)
加壓肢導
3.胸導聯(lián)
(1)V1導聯(lián) 胸骨右緣第4肋間,反映右心室的電位變化。
(2)V2導聯(lián) 胸骨左緣第4肋間,作用同V1。
(3)V3導聯(lián) V2與V4連線的中點,反映室間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電位變化。
(4)V4導聯(lián) 左鎖骨中線與第5肋間相交處,作用同V3。
(5)V5導聯(lián) 左腋前線V4水平處,反映左心室的電位變化
(6)V6導聯(lián) 左腋中線V4水平處,作用同V5。
胸前導聯(lián)—反映水平面情況
二、正常心電圖
(一)心電軸測定的臨床意義
1.正常心電軸一般在0°~90°之間。
2.電軸右偏
·心電軸輕度或中度右偏(+90°~+120°),可見于正常嬰兒、垂位心臟、肺氣腫和輕度右室肥大。
·心電軸顯著右偏(+120°~+180°)及重度右偏(+180°~+270°),可見于右心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傳導阻滯。
電軸
3.電軸左偏
·心電軸輕度或中度左偏(-300~-30°),可見于妊娠、肥胖、腹水、橫位心和輕度左心室肥大。
·心電軸顯著左偏(-30°~-90°),可見于左心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傳導阻滯。
(二)心電圖診斷心電圖各部分的正常范圍及其變化的主要意義
P 波
P 波
(1)形態(tài):正常P波在多數(shù)導聯(lián)呈鈍圓形,可有輕微切跡,但雙峰間距<0.04s。
(2)方向: 竇性P波在aVR導聯(lián)倒置,在I、Ⅱ、aVF和V3~V6導聯(lián)直立,其余導聯(lián)可以直立、低平、雙向或倒置。
·若P波在aVR導聯(lián)直立,Ⅱ、Ⅲ、aVF導聯(lián)倒置,稱為逆行P波,表示激動起源于房室交界區(qū)。
(3)時間
·正常:P波時間≤0.11S。
·異常:P波時間>0.11s,且切跡雙峰間距≥0.04s,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內傳導阻滯。
(4)電壓
·正常:肢體導聯(lián)P波電壓<0.25mV,胸導聯(lián)<0.20mV。
·異常:P波電壓在肢導聯(lián)≥0.25mV,胸導聯(lián)≥0.20mV,提示右心房肥大。
P-R間期
·從P波開始到R波(實際是Q波)開始
·P波+PR段
·激動從心房傳到心室的時間
·正常0.12~0.20s
QRS波群
三、形成與電壓
·V1、V2導聯(lián)多呈rS型,R/S<1,Rv1,<1.0mV,超過此值常提示右心室肥大。
·V5、V6導聯(lián)以R波為主,R/S>1,Rv5。<2.5 mV,超過此值常提示左心室肥大。
·RavR<0.5mV,超過此值常提示右心室肥大
·RavL<1.2mV,RavF<2.0mV,如超過此值,常提示左心室肥大
Q波
·正常人除aVR導聯(lián)可呈Qr外,其他導聯(lián)Q波的振幅不得超過同導聯(lián)R波的1/4,時間不得超過0.04s,而且無切跡。
·超過正常范圍的Q波稱為異常Q波,常見于心肌梗死。
S-T段
·正常S-T段:
·多為一等電位線。
·在任何導聯(lián)S-T段下移不應超過0.05mV。
·S-T段上抬在V1~V3導聯(lián)不超過0.3mV,其他導聯(lián)均不超過0.1 mV。
S-T段異常的情況
·S-T段下移超過正常范圍:心肌損害的征象,也可見于低血鉀、洋地黃作用、心室肥厚及室內傳導阻滯等。
·S-T段上抬超過正常范圍且弓背向上:急性心肌梗死;
·S-T段上抬超過正常范圍且弓背向下:急性心包炎。
·S-T段上抬亦可見于:變異型心絞痛、室壁膨脹瘤。
T波
·(1)形態(tài) 正常的T波是一個不對稱的寬大而光滑的波,其前支較長,后支較短。
·(2)方向 正常情況下,T波的方向與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但若V1導聯(lián)T波直立,則V2、V3導聯(lián)T波就不應倒置。
·T波
·振幅>R/10
(同導)
T波的異常情況
·在以R波為主的導聯(lián)中:
·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心肌缺血、心肌損害、低血鉀或洋地黃作用、心室肥厚及束支傳導阻滯等。
·T波顯著增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與高血鉀。
Q-T間期
·從Q波開始到T波結束(對比PR間期)
·代表心室除極與復極所需要的總時間。
·正常:0.32-0.44s.
·心率越快,Q-T間期越短,反之則越長。
·Q-T間期延長:心肌缺血、心肌損害、心室肥大、心室內傳導阻滯、低血鈣、低血鉀及胺碘酮、奎尼丁等藥物影響。
U波
·U波是T波后0.02~0.04s時出現(xiàn)的一個振幅很小的波,其方向與T波方向一致,電壓低于同導聯(lián)的T波。
·異常情況:明顯U波升高見于血鉀過低,也可見于服用奎尼丁、洋地黃、腎上腺素等藥物之后。
臨床應用
·心房肥大
·心室肥大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電圖特點(心房肥大)
·記憶關鍵:
·心電圖上反映心房的是P波,
·時間反應左心房,
·振幅反映右心房。
(一)右心房肥大
·P波高尖,電壓>0.25mV,Ⅱ、Ⅲ、aVF突出。
(二)左心房肥大
·P波增寬,時間>0.11S,雙峰間距≥0.04s,Ⅰ、Ⅱ、aVL明顯。
(三)雙房肥大
·P波:異常高大、明顯增寬呈的雙峰型。
心電圖特點(心室肥大)
記憶關鍵:
心室在心電圖上主要表現(xiàn)為R波,
V1在右,
V5在左。
(一)左心室肥大
1.左室電壓增高的表現(xiàn):
·Rv5>2.5mV
·Rv5+Sv1>3.5mV(女性)~4.0mV(男性);
2.心電軸左偏。
3.以R波為主的導聯(lián),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
(二)右心室肥大
1.QRS波群電壓改變:
·Rv1>1.0mV
·Rv1+Sv5>1.2mV
·RavR>0.5mV
2.心電軸右偏。
3.右胸導聯(lián)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
四、心肌梗死與心肌缺血
(一)心肌梗死基本圖形(重要)
記憶關鍵:心肌供血主要靠冠狀動脈,冠脈充盈在舒張期,而心電圖上反映舒張期改變的是ST段和T波。
1.缺血型T波改變
·“冠狀T波”,兩支對稱的尖深倒置T波。
2.損傷型S-T段移位
·呈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明顯時可形成單向曲線。
3.壞死型Q波改變
·梗死區(qū)的導聯(lián)上Q波異常加深、增寬(寬度>0.04s,深度≥R/4)
(二)心肌缺血
1.心絞痛
(1)典型心絞痛
·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壓低≥O.1mV,T波倒置、低平或雙向。
(2)變異型心絞痛
·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聳。
(只在發(fā)作時出現(xiàn),與心梗鑒別)
2.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1)S-T段壓低 (aVR導聯(lián)除外)。
(2)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
五、心律失常
(一)過早搏動
1.室性過早搏動(記憶關鍵:室性與QRS有關)
①提早出現(xiàn)的QRS-T波群,其前無提早出現(xiàn)的異位P′波。
②QRS波群形態(tài)寬大畸形,QRS≥0.12s。
③T波方向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④有完全性代償間歇。
室早
2.房性過早搏動
記憶關鍵:房性與P波和PR間期有關,與QRS絕對無關
①提早出現(xiàn)的房性P′波,形態(tài)與竇性P波不同
②P′-R間期≥0.12s
③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態(tài)的QRS波群
④不完全代償間歇
房性早搏
3.交界性過早搏動
記憶關鍵:交界性與QRS基本無關
①提早出現(xiàn)的QRS波群,形態(tài)基本正常。
②提早出現(xiàn)的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可有逆行P′波,也可見不到逆行P′波。若逆行P′波在QRS波群之前,P′-R間期<0.12s;若逆行P′波在QRS波群之后,R—P′間期<0.20s。
③常有完全性代償間歇。
4.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定義:一系列連續(xù)很快的房性或交界性早搏(連續(xù)3次以上)。
①頻率150~250次/分鐘,節(jié)律絕對規(guī)則。
②QRS波群形態(tài)基本正常,其時間<0.10s。
③ST-T可無變化,或S-T段下移和T波倒置。
5.室性心動過速
記憶關鍵:一定與QRS有關
①連續(xù)3個或3個以上室性早搏。
②頻率150~200次/分鐘,R-R大致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齊。
③QRS波群畸形、增寬,時間≥0.12s,T波方向與QRS主波方向相反。
(二)心房顫動
記憶關鍵:一定與P波有關
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間距不均、形態(tài)各異的心房顫動波(f波),其頻率為350~600次/分鐘。
2.R-R間距絕對不勻齊。
3.QRS波群形態(tài)一般正常。
(三)心室撲動
記憶關鍵:一定與QRS波有關
①QRS-T波群消失。
②代之以連續(xù)、快速而相對規(guī)則的大振幅的心室撲動波(正弦波)。
③頻率為180~250次/分鐘。
(四)心室顫動。
①QRS-T波群完全消失
②代之以形狀不一、大小不等、極不規(guī)則的心室顫動波。
③頻率為250~500次/分鐘。
(五)房室傳導阻滯
·記憶關鍵:
·一定與PR間期有關
·而PR間期正常值是0.12-0.20s。
1.I度房室傳導阻滯
(1)竇性P波之后均伴隨有QRS波群。
(2)P-R間期固定的延長:P-R間期≥0.21 s。
Ⅰ度AVB
Ⅱ度房室傳導阻滯
主要表現(xiàn)為部分P波后,QRS波脫漏。
(1)Ⅱ度I型 又稱莫氏I型
①P波規(guī)律地出現(xiàn);
②P-R間期呈進行性延長(而R-R間距則進行性縮短),直至出現(xiàn)一次心室漏搏,其后P-R間期又恢復為最短,再逐漸延長,直至又出現(xiàn)心室漏搏。這種周而復始的現(xiàn)象,稱為房室傳導的文氏現(xiàn)象。
·房室傳導比例常為3:2、4:3、5:4等。
(2)Ⅱ度Ⅱ型 又稱莫氏Ⅱ型
·P波有規(guī)律地出現(xiàn)。
·PR間期恒定(正常或延長)。
·QRS波群成比例地脫漏。
Ⅱ度Ⅱ型 AVB
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1)P波與QRS波群無固定關系,P-P與R-R間距各有其固定的規(guī)律性。
(2)心房率>心室率。
(3)QRS波群形態(tài)正?;驅挻蠡巍?/p>
III 度 AVB
心電圖的臨床應用價值
1.分析與鑒別各種心律失常。
2.確診心肌梗死及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3.協(xié)助診斷慢性冠脈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包炎。
4.判定有無心房、心室肥大,從而協(xié)助某些心臟病的病因學診斷。例如風濕性、肺源性、高血壓性和先天性心臟病等。
5.觀察某些藥物對心肌的影響,包括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如洋地黃、抗心律失常藥物)及可能對心肌有損害的藥物。
6.對某些電解質紊亂(如血鉀、血鈣的過高或過低),心電圖不僅有助于診斷,還對指導治療有重要參考價值。
★問題所屬科目: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心血管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