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醫(yī)教科技有限公司

蘋果版本:8.6.4

安卓版本:8.6.4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衛(wèi)生資格_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熱門資訊,實時推送
med66_weisheng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衛(wèi)生資格_微信視頻號
官方視頻號
免費直播,訂閱提醒
微信掃碼即可關注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衛(wèi)生資格考試知指導老師
考試指導老師
備考規(guī)劃,專屬指導
微信掃碼添加老師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_官方抖音號
官方抖音號
分享更多醫(yī)考日常
抖音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藥學職稱 > 主管中藥師 > 主管輔導精華
密題庫會員

主管中藥師考試方劑學治風劑

2013-06-16 11:15 來源:
打印
字體:

主管中藥師考試方劑學治風劑

一、概述

1.治風劑的適用范圍

凡以辛散祛風或熄風止痙的藥物為主組成,具有疏散外風或平熄內風作用,治療風病的方劑,統(tǒng)稱治風劑。

適用治風病。風病的范圍很廣,病情變化也比較復雜,概言之,可分為外風與內風兩大類。外風是指風邪外襲,侵入人體,病變在肌表、經絡、肌肉、筋骨、關節(jié)等;其他如皮肉破傷、風毒之邪從傷處侵入人體所致的破傷風等。主要表現(xiàn)為頭痛,惡風,肌膚瘙癢,肢體麻木,筋骨攣痛,關節(jié)屈伸不利,或口眼喎斜,甚則角弓反張等。內風是內生之風,由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其發(fā)病機理,有熱極生風、肝陽化風、陰虛風動及血虛生風等。常表現(xiàn)為眩暈,震顫,四肢抽搐,語言謇澀,足廢不用,甚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喎斜,半身不遂等。

2.治風劑的使用注意事項

(1)首先應辨別風病屬內、屬外。外風宜疏散,內風宜平熄,而忌用辛散。

(2)應分別病邪的兼夾以及病情的虛實,進行適當的配伍,才能切合病情。

(3)外風與內風,亦常相互影響醫(yī)|學教育網整理,外風可以引動內風,內風又可兼夾外風,這種錯綜復雜的證候,應該分清主次,全面兼顧。

二、疏散外風

川芎茶調散

【方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川芎荊芥各四兩(120g)白芷羌活甘草各二兩(各60g)細辛一兩(30g)防風一兩半(45g)薄荷葉八兩(240g)

【用法】共為細末。每次6g,每日2次,飯后清茶調服;亦可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疏風止痛。

【主治】外感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目眩鼻塞,或惡風發(fā)熱,舌苔薄白,脈浮。

【配伍意義】本方是為外感風邪頭痛而設。方中川芎辛溫升散,善于祛風止痛,為治頭痛要藥,尤善治少陽、厥陰經頭痛,為君藥。羌活辛苦溫,發(fā)表祛風,善治太陽經頭痛;白芷辛溫,發(fā)表祛風,善治陽明頭痛,均為臣藥。風為陽邪,善行數變,日久可郁而化熱,故用大量薄荷辛涼散風,荊芥辛溫,祛風而清頭目,更有防風辛甘微溫,善祛風邪,細辛祛風止痛,以上均為佐藥。甘草和中益氣,使升散不致耗氣,且能調和諸藥,茶清苦寒降火,上清頭目,可監(jiān)制風藥之辛燥升散,均為使藥。服于食后,是使藥性留戀于上,不致速趨于下。本方君藥為川芎,劑型為散劑,用茶清調服,故方名“川芎茶調散”。

消風散

【方源】《外科正宗》

【組成】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蒼術苦參石膏知母當歸生地胡麻各一錢(各6g)木通生甘草各五分(各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風除濕,清熱養(yǎng)血。

【主治】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云片斑點,抓破后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

【配伍意義】本方證因風濕或風熱侵襲人體,浸淫血脈,郁于肌腠而致。癢自風來,止癢必先疏風,故用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疏散風邪,共為君藥。配伍蒼術散風祛濕,苦參清熱燥濕,木通滲利濕熱,石膏、知母清熱瀉火,均為臣藥。當歸、生地、胡麻養(yǎng)血活血,滋陰潤燥,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是為佐藥。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是為使藥。

三、平熄內風

羚角鉤藤湯

【方源】《通俗傷寒論》

【組成】羚羊角片一錢半,先煎(4.5g)雙鉤藤三錢,后入(9g)霜桑葉二錢(6g)滁菊花三錢(9g)鮮生地五錢(15g)生白芍三錢(9g)京川貝四錢(12g)淡竹茹鮮刮,與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錢(15g)茯神木三錢(9g)生甘草八分(2.4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涼肝熄風,增液舒筋。

【主治】熱盛動風證。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發(fā)為痙厥,甚則神昏,舌絳而干,或舌焦起刺,脈弦而數;以及肝熱風陽上逆,頭暈脹痛,耳鳴心悸,面紅如醉,或手足躁擾,甚則瘈疭,舌紅。脈弦數。

鎮(zhèn)肝熄風湯

【方源】《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懷牛膝一兩(30g)生赭石一兩(30g)生龍骨五錢(15g)生牡蠣五錢(15g)生龜板五錢(15g)生杭芍五錢(15g)玄參五錢(15g)天冬五錢(15g)川楝子二錢(6g)生麥芽二錢(6g)茵陳二錢(6g)甘草錢半(4.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鎮(zhèn)肝熄風,滋陰潛陽。

【主治】類中風。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面色如醉,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喎斜;甚或眩暈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后不能復元,脈弦長有力。

【配伍意義】本方所治為肝腎陰虧,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氣血逆亂之證。方中重用懷牛膝引血下行以治標,補益肝腎以治本,作為君藥。配伍代赭石、龍骨、牡蠣降逆潛陽,鎮(zhèn)熄肝風,是為臣藥。佐以龜板、玄參、天冬、白芍滋養(yǎng)陰液,以制陽亢;茵陳、川楝子、生麥芽清泄肝陽,條達肝氣,以利肝陽之平降。使以甘草調和諸藥,合麥芽和胃調中,防金石藥礙胃。全方重用潛鎮(zhèn)清降,配伍滋陰、疏肝之品,標本兼治,而以治標為主。

天麻鉤藤飲

【方源】《中醫(y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

【組成】天麻(9g)鉤藤后下(12g)石決明先煎(18g)山梔黃芩(各9g)川牛膝(12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用法】水煎服醫(yī)|學教育網整理。

【功用】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主治】肝陽偏亢,肝風上擾證。頭痛,眩暈,失眠多夢,或口苦面紅,舌紅苔黃,脈弦或數。

中藥學職稱題庫

衛(wèi)生資格考試公眾號
關注考試動態(tài)
發(fā)布考情動態(tài)
考試復習指導
免費1V1咨詢考試條件
  • 免費試聽
  • 輔導課程
  • 免費直播
2024中醫(yī)醫(yī)師入學摸底測試解析

張鈺琪老師 2024-02-27 19:25--21:00

回看
2024醫(yī)考報名后如何安排復習時間

張鈺琪老師 2024-01-30 19:25--21:00

回看
【熱招】無憂實驗班 兩考期內任意學!
精品題庫
  • 密題庫會員
  • 題庫小程序
  • 醫(yī)考愛打卡
密題庫會員
多維練習模式
仿真模擬實戰(zhàn)
專業(yè)解析+答疑
智能學習工具
原價:¥129-299
復購¥103.2-239.2
查看詳情
 中藥學職稱正保醫(yī)學題庫
正保醫(yī)學題庫

· 每日一練 鞏固提升

· 仿真試卷 實戰(zhàn)演練

· 組隊刷題 互相激勵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中藥學職稱醫(yī)考愛打卡
醫(yī)考愛打卡

· 每天一個知識點

· 配套精選練習題

· 隨時記錄打卡心情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免費資料
  • · 高頻考點
  • · 學習計劃
  • · 科目分值
立即領取
學習社區(qū)
  • 備考交流
  • 微信
  • 視頻號
拒絕盲目備考,加學習群共同進步!
尋找學習搭子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