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出自《河南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Pào Tónɡ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Fortune Paulownia, Flower of Foxglove Tree, Flower of Royal Paulownia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泡桐或毛泡酮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 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 Steud.
采收和儲藏:春季花開時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
1.泡桐,喬木,高達30m.樹皮灰褐色,幼枝、葉、葉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黃褐色星狀絨毛。葉柄長達12cm;葉片長卵狀心臟形,長可達20cm,先端長漸尖或銳尖頭,基部心形,全緣?;ㄐ颡M長幾成圓柱形,長約25cm;小聚傘花序有花3-8朵,頭年秋天生花蕾,先葉開放;總花梗與花梗近等長;花萼倒圓錐形,長2-2.5cm,5裂達1-3,裂片卵形,果期變?yōu)楠M三角形;花冠管狀漏斗形,白色,內(nèi)有紫斑,長達10cm,筒直而向上逐漸擴大,上唇較狹,2裂,反卷,下唇3裂,先端均有齒痕狀齒或凹頭;雄蕊4,二強,隱藏于花冠筒內(nèi);子房2室,花柱細長,內(nèi)彎。蒴果木質(zhì),長圓形,長6-10cm,室背2裂。種子多數(shù),扁而有翅?;ㄆ?-3月,果期8-9月。
2.毛泡桐 其形態(tài)主要特征為:葉全緣或3-5淺裂?;ㄍ饷嫱ǔ5仙瑑?nèi)面白色,有紫色條紋?;ㄆ?-5月,果期8-9月。
【性狀】
性狀鑒別 (1)泡桐花 長7-12cm.花萼灰褐色,長2-2.5cm,質(zhì)厚,裂片被柔毛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內(nèi)表面較密;花冠白色,干者外面灰黃色至灰棕色,密被毛茸,內(nèi)面色淺,腹部具紫色斑點,筒部毛茸稀少。氣微香,味微苦。
(2)毛泡桐花長4-7.5cm;花萼較小,長約1.2cm;花冠紫紅色,干者灰棕色,內(nèi)面紫色斑點眾鑫。
顯微鑒別 (1)泡酮花表面觀 非腺毛樹枝狀分枝,枝頂部細胞壁厚,具紋孔;腺毛頭部類圓形、橢圓形,直徑32-58μm,柄部長22-190μm;腺毛與分枝非腺毛合生的毛茸,其腺毛部分與非腺毛部分分別同上述腺毛和非腺毛,但均較??;單細胞非腺毛長480-3920μm,直徑10-24μm,有的2-3株簇生。
(2)毛泡桐花表面觀 有腺毛與非腺毛合生的毛茸;非腺毛有分枝與不分枝兩種,體部較粗大,基部直徑70-130μm,細胞壁較厚,約至16μm,細胞壁較厚。
【化學成份】毛泡桐花含香精油(essential o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