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邊、溝邊草從事 或墻下、花壇等半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栽培】生物學物性 生長于半陰濕,土質肥沃的田間或山地。
栽培技術 采用分蔸繁殖,于4-5月將匍匐莖帶土鏟起分成小蔸,按穴距15-20cm進行栽植。栽澆水保濕,注意除去雜草。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纏繞成團。莖細長,被灰色短柔毛,節(jié)上生根,質脆,易折斷,斷面中有小孔。葉互生,多皺縮,青綠色,灰綠色或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圓形或腎形,直徑0.5-2cm,基部心形,上面微被毛,下面具短柔毛,全緣;葉柄長約2cm;質脆易碎。偶見灰棕色近圓球形果實,直徑約2mm.種子1-2,黃色或褐色,氣微,味辛。以吉多、色青綠者為佳。
【藥理作用】58%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苦辛;涼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黃疸;痢疾;砂淋;白濁;水腫;疔瘡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