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靜息電位及其產生機制-生理學輔導
1.靜息電位及其產生機制
(1)靜息電位的定義 靜息時,細胞質膜兩側存在著外正內負的電位差,稱靜息電位。
(2)靜息電位是靜息時離子跨膜擴散形成的產生離子跨膜擴散的條件有二:
①鈉泵活動造成膜內、外離子的濃度差。
②膜對某些離子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在細胞靜息時,對某種離子的通透性越大,這種離子的跨膜擴散對靜息電位的貢獻就越大。靜息狀態(tài)下對K+的通透性最大,對Na+、Ca2+的通透性小,對Cl—不存在原發(fā)性主動轉運。靜息時,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是Na+的10~100倍,因此,靜息電位總是接近于Ek,但比Ek略小。
(3)靜息電位的產生機制 當質膜對溶液中的某種離子有通透性時,該離子將順濃度差跨膜擴散,但擴散的同時也在質膜兩側形成逐漸增大的電位差,且該電位差造成的驅動力與濃度差的驅動力方向相反,成為阻止離子進一步跨膜擴散的力量,直至電位差驅動力增加到等于濃度差驅動力時達到穩(wěn)態(tài),此時的跨膜電位差稱為該離子的平衡電位。根據Nernst公式,某離子X+的平衡電位EX(mV)可按下式計算。
分別為該離子在膜外、膜內的濃度。
在靜息狀態(tài)下,質膜對各種離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某種離子的平衡電位對靜息電位的影響,決定于膜對這種離子的通透性。細胞膜對K+和Na+的通透性是靜息電位的主要決定因素。不同的細胞其靜息電位值不同,如骨骼肌細胞約為-90mV,神經細胞約為-70mV,平滑肌細胞約為-55mV.細胞膜對K+和Na+的通透性是靜息電位的主要決定因素。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