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方劑集錦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痛瀉要方的臨床醫(yī)案

2013-01-03 13:44 醫(yī)學教育網
|

⑴過敏性結腸炎 患者,男,43歲,腹痛腹瀉反復發(fā)作2年余,每因情緒變化而引發(fā),近來亦常飲酒或食雞蛋誘發(fā),每發(fā)病前先腹痛而后泄瀉,瀉下粘液為主,瀉后痛減,西醫(yī)診為“過敏性結腸炎”,曾用慶大、痢特靈及抗過敏藥治療無效,改服中藥,就診時癥見:痛瀉次數(shù)頻繁,1日5~8次,形體消瘦,神情倦怠,胃納不佳,脈弦細,苔薄微膩。投白芍、山藥、敗醬草、蒲公英、炒薏仁各20g,白術,黨參、炙甘草各15g,防風12g,陳皮、砂仁各10g,水煎服6劑后,腹痛腹泄次數(shù)明顯減少,胃納轉佳,二診繼服上方6劑,近1年來未再復發(fā)。

按:本案發(fā)病與精神因素,飲食過敏關系密切,肝氣橫逆乘侮脾土是本病機關鍵,本當“抑肝扶脾”治之,然慶大、黃連為苦寒之品,非但無此效應,相反更損脾土,致使痛瀉發(fā)作頻繁,啟用痛瀉要方,重用白術、白芍并配以黨參、山藥、砂仁、苡仁、敗醬草等乃集抑肝扶脾,清腸化濕為一體,標本兼治而獲速效。

⑵過敏性腹部紫癜 患者,女,51歲,因吃海鮮致胃脘不適,漸則腹痛頻作,痛后瀉泄,開始瀉下粘液,后挾鮮血,并見皮膚風團與紫癜,治以抗過敏、抗炎藥物慶大霉素,撲爾敏、維生素C等,無明顯緩解,因腹瀉頻作難輸液,改服中藥。依據(jù)其腹痛陣作,痛時欲便,脈弦緩等主癥選痛瀉要方加味,方如下:防風、赤白芍各15g,蒼術、白術、藿香、甘草各10g,連翹12g,連服3劑,腹痛、腹瀉愈,全身風團減輕,再以前方加炒荊芥、黨參各15g,繼5劑病痊愈。

按:本案為勞累過度飲食誘發(fā),脾氣虛為本,肝木乘之,病機與痛瀉方相吻合,故用本方抑肝扶脾,治本為主,并針對暑濕,加銀翹、葛根、蒼術、黃柏等清解暑濕之品,體現(xiàn)證因互參,標本兼治。

⑶ 經行腹瀉 患者,36歲,經行腹瀉1年余。1年前因經行期間突發(fā)精神刺激而發(fā)下腹痛,痛時欲便,便下粘液,日數(shù)次,未經治療。停經則痛瀉俱除,以后每因經行則腹痛、腹瀉、腹脹,近幾個月來病情加重,除上述癥外,見胸脅痞滿,精神倦怠,時有嘔惡,經量變少,經色暗夾有血塊,就診時查腹肌緊張,下腹壓痛,無反跳痛,血常規(guī)正常,舌質紫暗,舌苔薄白而膩,初用防風12g,赤白芍15g,白術15g,陳皮10g,香附10g,炒枳殼12g,半夏10g,厚樸10g,炒當歸10g,川芎10g,丹皮10g,紅花10g,連服5劑,嘔惡止,經色變紅,血塊減少;二診原方加黨參15g,炙甘草6g,大黃炭6g,服6劑,月經干痛瀉止,隨訪未再發(fā)。

按:本案三皆為郁怒傷肝,木乘脾所致,病久則氣滯血瘀,治痛瀉藥方為主,輔以香附、枳殼、當歸、川芎理氣,加黨參、炙甘草、大黃炭共奏抑肝扶脾之功。

⑷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治療 腸易激綜合征(IBS)為消化道、精神狀態(tài)與腸腔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綜合征,累及小腸、大腸的運動,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或腹瀉、腹脹,大便性狀異常,粘液性腹瀉、排便不盡感,通常由飲食而引起,更為典型的是在進餐期間或餐后立即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yī)運用痛瀉要方治療IB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韓志貞用痛瀉要方加味湯劑治療腸易激綜合征96例,結果治愈67例,好轉20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90.62% 。胥愛娣用痛瀉要方湯劑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泄瀉36例,患者分A組36例、B組33例。A組服用痛瀉要方為基本方,不同癥狀用不同加減方,B組用逍遙丸,結果總有效率A組為94%,B組為66% [3] 。楊素霞用痛瀉要方為主治療腸易激綜合征28例,取得良好療效 。朱雄雄用加味痛瀉要方(防風、炒白術、陳皮、白芍、蘇梗、烏藥、制香附)治療腸易激綜合征53例,發(fā)作期以湯藥為主,緩解后以膠囊為主,結果:癥狀消失27例,有效2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22% 。陳德珍等用痛瀉要方加味(白術、陳皮、防風各10g,白芍12g,魚腥草30g,烏梅6g)治療結腸激綜合征108例,大多數(shù)病人服藥1~2周,腹瀉次數(shù)減少,繼續(xù)服2周,大便1~2次/日,基本成形,腹瀉止,隨訪半年,69例大便1次/日,23例1~2次/日,17例2~3次/日,基本成形或軟便。羅國慶用香連固腸湯合痛瀉要方(川黃連6g,炒白術12g,炮干姜、廣木香、防風、烏梅各10g,黨參、赤芍、白芍各15g,秦皮、防風、陳皮、炙甘草各9g)加減治療腸易激惹綜合征30例,每日1劑,2周為1個療程,本組病例全部治愈。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