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的治療,不同于一般心臟病治療,首先要求醫(yī)生要轉(zhuǎn)變觀念。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教授早在7年前就呼吁心臟病、心理情緒問題要一起治療,并率先在北京開展“雙心門診”,這雙“心”,一是指心臟,一是指心理,胡大一教授認為作為一個心臟科醫(yī)生,既要為患者看好心臟病,也要善于疏導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識別心理障礙以免誤診為心臟病。胡大一教授這一已經(jīng)越來越被廣大心血管醫(yī)生接受,為此2006年開 始衛(wèi)生部已經(jīng)選擇北京、廣東、江蘇等一些省市作為試點單位,以期逐步在全國推廣雙心門診理念,來切實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生物學醫(yī)學模式為生物-社會-心理醫(yī)學模。
在臨床實踐中,采用“雙心”醫(yī)學模式來診治心臟神經(jīng)癥患者,從心臟、心理雙重角度來給予關注、治療與疏導,將極大了提高了治療效果。這些患者其實并不難纏,一開始你可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為他看病及解釋,一旦他信任你了,按照你的建議去做了,取得效果了,那么他們的醫(yī)從性要大大超過一般病人,是非常配合治療的。
作為一種心理障礙,心病還是要心藥醫(yī),因此心理治療是第一位的,也是最有效、花費少的治療。具體講,可以采取下列心理療法:
1、 耐心傾聽,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耐心傾聽是表達對患者的尊重,聽聽患者倒到苦水,及時表達對患者的同情理解,就會使得患者感到溫暖,解除戒備心理,取得患者信任。
2、 循循善誘,掌握主動,通過對話與詢問,了解患者的情緒心理問題,挖掘其背后主導的社會心理事件,了解患者的個性、生活成長經(jīng)歷,為心理干預積累素材。
3、 通過分析與對質(zhì),讓患者自己意識到不良情緒的存在,將不良情緒與種種身體不適聯(lián)系起來,建立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讓患者自己意識到,有了不良情緒才有了今天的渾身不舒服,那天心情好了,病也就好了。
4、 努力挖掘造成患者不良情緒的背景性因素,尤其是一些社會心理事件,或者一些對疾病的不合理的認知,解釋這些不良認知并加以糾正,努力消除其負面影響。
5、 以患者的利益為中心,始終給予患者支持與鼓勵,治療中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學會等待,不能居高嶺下,甚至訓斥病人。
最后,在采取了正確的心理治療措施后,如果有必要,也可以給予一些藥物治療,比如一些抗焦慮、抗抑郁藥物,一些ß受體阻斷劑、一些鎮(zhèn)靜類藥物,或者中成藥,都可以聯(lián)合運用,效果會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