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在醫(yī)院實習的時候,跟在帶教老師后面給病人做檢查,尤其是在門診的時候,病人特別多,帶教老師總會讓實習生幫忙做一些簡單的檢查,但是經(jīng)常會遭受到病人的鄙視和拒絕。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這種情況,這也是必經(jīng)的一個階段,不知道當時大家是如何處理的?,F(xiàn)在提這個有點老生常談,緣于今天在medscape上看到的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以前的實習生活。
以下是medscape上的文章摘錄,和大家分享:
當我還是醫(yī)學生的時候,輪轉到急診科時,我非常激動,因為我可以學習如何去縫合傷口了。在第一天的時候,帶教老師就告訴我等到下一個縫合的時候就讓我試試。
星期五下午終于等來了這個機會,一個老年婦女左手被菜刀割傷。詢問病史后,我看到傷口有非常整齊的邊緣,太適合給沒有經(jīng)驗的醫(yī)學生練手了。
和醫(yī)生商量后,他問病人:“可否讓Sara縫合你的傷口?”
病人看了看我,掛在我身上的ID證表明了我是一個醫(yī)學生,她對醫(yī)生說:“我希望你來縫合。”
我收到打擊了,誠然,這個病人做出了對自己有利的選擇,但是如果沒有病人愿意讓我做,我該怎么學習呢?
后來,我終于能碰到一些病人愿意給我機會,當然也會碰到和那位老太太一樣拒絕我的病人。
當你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你怎么辦呢?
這篇文章后面還給了一些遇到這種情況時候的處理指南,無非是不要和病人爭論,對病人要有禮貌,要充滿自信等等,這個也是大家熟知的了,其中有一條還不錯,可以分享一下:
Bring something to the table(我的翻譯是展示你拿得出手的,呵呵,不知道準不準確,歡迎糾正。)
如果你能夠給病人提供一些特殊的東西,讓他們對醫(yī)學生有一些正面的看法,從而愿意讓你參與進來。舉個例子,你們可以交流都會的外語或者共享一些文化背景,你可以提供的重要好處就是你的時間。(說白了,就是陪病人聊天,拉近感情,呵呵)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同診室的主治醫(yī)有20個患者,另一個也是,而我只有2、3個,就給我了充足的時間與病人交流。所以后來還有幾個病人感謝我耐心的解釋為什么需要用一種特定的抗生素,或者為什么是這樣的治療方案。還有一個婦女對我表示感謝,因為我在她做刮宮的時候握住了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