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霍亂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輕型病人、隱性感染者和恢復期帶菌者所起的作用更大,隱性感染者可多達59%~75%。
霍亂的兩個生物型均可經(jīng)水、食物、蒼蠅以及日常生活接觸而傳播。水型傳播是最重要的途徑。因為水最易受到感染者排泄物的污染,而霍亂弧菌在水中存活的時間較長(一般5日以上,可長達數(shù)十日),被污染的水可使許多生冷食品受到污染。食物傳播的作用僅次于水,霍亂弧菌在食品上的存活時間可達1~2周或更長。1972年曾有國際民航機上食物被污染引起40余名乘客患霍亂的食物型暴發(fā)事例。海南省山區(qū),曾多次因山民辦喪事聚餐,發(fā)生過多起由小川lb型霍亂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日常生活接觸及蒼蠅的傳播作用也不可忽視,但其傳播能力遠不及前兩個因素。
人們不分種族、性別和年齡,對霍亂普遍易感。病后可獲得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的可能性也存在。1963年孟加拉的報告,每年再感染率為0. 22%,兩次感染的間隔為1. 5~60個月,說明病后免疫力持續(xù)時間短暫。原有的霍亂菌苗(每ml中含小川型和稻葉型各40億個死菌的菌苗)只能引起抗菌抗體而并不產(chǎn)生抗毒素抗體,因而免疫效果不夠理想,新的人工免疫制劑正在不斷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