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藥理學 > 正文

肌醇成分

2012-08-23 17:28 醫(yī)學教育網
|

 動物、微生物的生長因子。分子式(CHOH)6。又稱環(huán)己六醇,廣泛分布在動物和植物體內。最早從心肌和肝臟中分離得到。環(huán)己六醇在自然界存在有多個順、反異構體,但有價值的、天然存在的異構體為順-1 ,2 ,3 ,5-反-4,6-環(huán)己六醇,結構式如上。在80℃以上從水或乙酸中得到的肌醇為白色晶體 ,熔點253℃ ,密度 1.752 克/厘米3(15℃ ),味甜,溶于水和乙酸,無旋光性??捎捎衩捉菀褐刑崛?。主要用于治療肝硬變、肝炎、脂肪肝、血中膽固醇過高等癥。

亦稱環(huán)己六醇。在化學上可看作是環(huán)己烷的多元烴基衍生物。在理論上有9種可能的異構體,通常在自然界中發(fā)現的有4種,分別稱為D-chiro-inositol、L-chiro-inositol、肌肉肌醇(myo-inosi-tol)和鯊肌醇(scyllo-inositol)。其中在自然界最常見的是肌肉肌醇。D-chiro-inositol和L-chiro-inositol量雖少,但分布很廣,多數可成為甲醚。肌醇在椰子、鯊魚、哺乳類尿中可找到。一般來說肌醇雖分布很廣,但對它的代謝途徑或生理機能還不十分清楚。

 亦稱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最初在肌肉中發(fā)現,后來已在微生物、動物中廣泛發(fā)現。幾乎所有生物都含有游離態(tài)或結合態(tài)的肌醇。在植物和鳥類有核紅血球中作為六磷酸肌醇是以六磷酸酯形式存在的。較此化合物磷酸基數目少的化合物同樣分布在植物和動物中,另外游離態(tài)的肌醇主要存在于肌肉、心臟、肺臟、肝臟中,是磷脂的一種磷脂酰肌醇的組成成分。肌肉肌醇是鳥類、哺乳類的必需營養(yǎng)源,缺乏肌肉肌醇,例如小鼠可引起脫毛、大鼠可引起眼周圍異常等癥狀。大鼠可大量代謝肌醇,但尿中排量并不多。鯊魚似乎能把肌醇轉變成為一種貯藏能量的物質。是生命素I的成分之一。

分子式(Formula): C6H12O6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80.15

在人體中的作用

功能

降低膽固醇;

促進健康毛發(fā)的生長,防止脫發(fā)

預防濕疹;

幫助體內脂肪的再分配(重新分布);

有鎮(zhèn)靜作用。

缺乏癥

濕疹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