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生素A是由β-白芷酮環(huán)和兩分子2-甲基丁二烯構成的不飽和一元醇。一般所說維生素A系指A1而言,存在于哺乳動物和咸水魚肝臟中。在淡水魚肝油中尚發(fā)現另一種維生素A,稱為A2,其生理效用僅及A1的40%.從化學結構上比較,維生素A2在β-白芷酮環(huán)上比A1多一個雙鍵。
維生素A的側鏈含有4個雙鏈,故可形成多種順反異構體,其中較重要的有全反型和Ⅱ-順型。視黃醇在體內可被氧化成視黃醛,此反應是可逆的。
視黃醛進一部被氧化則成視黃酸,但此反應在體內是不可逆的。
視黃醇是黃色片狀結晶,通常與脂肪酸形成酯存在于食物中。不論是維生素A1或A2都可與三氯化銻起反應,呈現深蘭色。這種性質可用于測定維生素A.。
維生素A的化學性質活潑,易被空氣氧化而失去生理作用,紫外線照射亦可使之破壞,故維生素A的制劑應裝在棕色瓶內避光貯存。
維生素A只存在于動物性食品(肝、蛋、肉)中,但是在很多植物性食品如胡蘿卜、紅辣椒、菠菜、芥菜等有色蔬菜中也含有具有維生素A效能的物質,例如各種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其中最重要者為β-胡蘿卜素(β-carotene)。
β-胡蘿卜素可被小腸粘膜或肝臟中的加氧酶作用轉變成為視黃醇,所以又稱做維生素A元。盡管理論上1分子β-胡蘿卜素可以生成2分子維生素A,但由于胡蘿卜素的吸收不良,轉變有限,所以實際上6微克β-胡蘿卜素才具有1微克維生素A的生物活性。
食物中的維生素A酯在小腸受酯酶的作用而水解,所產生的脂肪酸和維生素A進入小腸上皮細胞后又重新合成維生素A酯,并摻入乳糜微粒,通過淋巴轉運,貯存于肝臟。肝臟中的維生素A可應機體需要向血中釋放。血漿中的維生素A是非酯化型的。它與視黃醇結合蛋白(RBP)結合而被轉運。食物中的類胡蘿卜素經小腸吸收后主要在小腸粘膜轉變?yōu)榫S生素A,一部分也可在肝臟中進行此種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