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鐵和紅細胞之間的關系:(此內容了解即可)
機體通過嚴格的調節(jié)機制維持鐵平衡(因為高負荷鐵會產(chǎn)生過量的氧自由機對機體造成損害)。
鐵的吸收率取決于機體的鐵儲備(鐵儲備調節(jié))和紅細胞生成速率(紅系生成調節(jié))。
鐵儲備多時,鐵吸收率低。反之鐵的吸收率高。
紅細胞生在旺盛時,無論是有效或無效造血,鐵吸收率均加。紅細胞生成低下時,鐵吸收率減少。
鐵在體內通過運鐵蛋白轉運。(將鐵運送到需鐵的組織細胞,比如幼紅細胞,或去儲)
鐵分布于機體各種組織,如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含鐵的酶類,鐵蛋白等。
鐵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可能是變性的鐵蛋白的聚合體或結晶體)的形式存儲。
機體對鐵的利用是極為有效和節(jié)省的,每日合成血紅蛋白需要的鐵(20-25mg),大部分來自衰老的紅細胞破壞后釋放的鐵。
缺鐵對細胞的分裂、增殖影響較小,故紅細胞數(shù)量減少程度不如血紅蛋白減少明顯。
血清鐵(serum iron,SI)
血清中的鐵一部分與運鐵蛋白結合,另一部分呈游離狀態(tài),檢測后者的含量即為血清鐵測定。受生理、病理因素影響較大,其敏感性、特異性均低于血清鐵蛋白。亞鐵嗪顯色法:男性11-30umol/L;女性9-27umol/L。
在血清中呈游離狀態(tài)的鐵。在測定時受生理、病理影響因素較大,故其敏感性、特異性均低于血清鐵蛋白。其降低見于:缺鐵性貧血;感染或炎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升高見于:紅細胞產(chǎn)生和生成障礙;鐵的利用降低;紅細胞破壞增加;鐵的吸收增加;肝臟貯存鐵釋放和轉運鐵蛋白合成障礙,如肝炎等。
粒/紅比值正常見于正常骨髓象,或骨髓病變局限于其他細胞系,未累及粒紅兩系,如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fā)性骨髓瘤;或粒、紅兩系平行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紅比值增高(大于8:1)見于粒細胞增多,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或幼紅細胞嚴重減少,如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紅比值降低(小于2:1)見于幼紅細胞增多,如各種增生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或粒細胞減少,如粒細胞缺乏癥。(注:此內容較少涉及,了解一下)
血清鐵蛋白(serun ferritin test,SF)
血清鐵蛋白=去鐵鐵蛋白+鐵
血清鐵蛋白由去鐵鐵蛋白和鐵結合而成。是反映機鐵儲備較敏感的指標。增高見于:體貯存鐵增加,如血色病;鐵蛋白合成增加,如炎癥;組織內鐵蛋白釋放增加,如肝環(huán)死、脾梗死。
IDA早期是鐵消耗期,此期特點是血清鐵水平正常,血清鐵蛋白降低,骨髓鐵儲備減少。(注意掌握)
血清鐵蛋白是反映機體鐵儲備的敏感指標。
骨髓鐵染色,細胞內外鐵均減少是診斷IDA的可靠指標。
IDA早期為鐵消耗期或稱隱性缺鐵前期,特點是血清鐵水平正常,血清鐵蛋白降低,骨髓鐵儲備減少(注:此期紅細胞尚正常)。病情繼續(xù)發(fā)展則進入隱性缺鐵期,又稱為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期,此期鐵儲備消耗竭,運鐵蛋白飽合度降低,紅細胞游離原卟啉升高,但血紅蛋白仍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如缺鐵繼續(xù)加重,血紅蛋白低于正常則進入IDA期。
血清鐵:血清中的鐵一部分與運鐵蛋白結合,另一部分呈游離狀態(tài),檢測后者的含量即為血清鐵測定。受生理、病理因素影響較大,其敏感性、特異性均低于血清鐵蛋白。亞鐵嗪顯色法:男性11-30umol/L;女性9-27umol/L。
總鐵結合力:血清中的鐵能與轉鐵蛋白結合,進行鐵的轉運。正常醫(yī)學-教育網(wǎng)原-創(chuàng)情況下血清鐵僅能與1/3的轉鐵蛋白結合。凡能與100ml血清中全部轉鐵蛋白結合的最大鐵量稱為總鐵結合力。亞鐵嗪顯色法:成年男性40-70umol/L;女性54-77umol/L。
注射鐵劑的副作用較多且嚴重,應嚴格掌握適應證。
1、不能耐受口服鐵劑。
2、原有消化道疾病,口服鐵劑加重病情。
3、消化道吸收障礙。
4、因治療不能維持鐵平衡。
正常人消化道內鐵吸收效率最高的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腸及空腸上部
C.空腸
D.回腸
E.回盲部
答案:本題選B。
體內缺鐵初期的最早最可靠的診斷依據(jù)是
A.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象
B.血清總鐵結合力增高
C.血清鐵減低
D.骨髓貯存鐵減少或缺乏
E.血清轉運鐵蛋白飽和度下降
答案:本題選D。
缺鐵性貧血的改變順序是
A.低血清鐵一骨髓貯存鐵減少一貧血
B.低血清鐵一貧血一骨髓貯存鐵減少
C.骨髓貯存鐵減少一貧血一低血清鐵
D.貧血一骨髓貯存鐵減少一低血清鐵
E.骨髓貯存鐵減少一低血清鐵一貧血
答案:本題選E。
早期缺鐵性貧血形態(tài)學改變?yōu)?
A.小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B.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C.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D.大細胞性貧血
答案:本題選C。
下列哪項結果診斷缺鐵性貧血最有意義
A.紅細胞平均體積降低
B.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降低
C.紅細胞平均直徑變小
D.血清鐵降低
E.骨髓象幼紅細胞增生活躍
答案:本題選D。
血清鐵的受生理、病理因素影響較大,其敏感性、特異性均低于血清鐵蛋白。
鐵蛋白是蛋白質外殼即去鐵蛋白和鐵核心形成的復合物構成。鐵蛋白的鐵核心具有強大的結合鐵和貯備鐵的能力,以維持體內鐵的供應和血紅蛋白的相對穩(wěn)定性。肝是合成鐵蛋白的主要場所。血清鐵蛋白和體內貯備鐵相關性極好,因此只有在缺鐵狀態(tài)才會出現(xiàn)血清鐵蛋白水平降低并在鐵負荷過度狀態(tài)時出現(xiàn)血清鐵蛋白水平升高。在肝臟損傷或某些腫瘤患者,鐵蛋白是一種急性期反應物,血清鐵蛋白水平亦可升高。因此血清鐵蛋白水平降低總是表明缺鐵,但是可產(chǎn)生假升高。對缺鐵性貧血的敏感度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