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口腔助理醫(yī)師 > 輔導精華 > 正文

骨折段移位

2011-09-12 10:55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口腔助理醫(yī)師考試筆試輔導——骨折段移位,由醫(yī)學教育網整如下:

  2011口腔助理醫(yī)師考試筆試輔導:骨折段移位影響下頜骨骨折后骨折段移位的因素有:骨折的部位、外力的大小和方向、骨折線方向和傾斜度、骨折段是否有牙以及附著肌肉的牽拉作用等,其中各咀嚼肌的牽拉作用又是主要因素。常因不同部位骨折、不同方向的肌牽引而出現不同情況的骨折段移位。

  1.正中聯合部骨折

  如為單發(fā),由于骨折線兩側肌群牽拉力量相等,常無明顯移位;有時僅可見骨折線兩側的牙高低不一致。如為兩側雙發(fā)骨折,正中骨折段可因降頜肌群的作用而向下后方退縮;如為粉碎性骨折或有骨質缺損,兩側骨折段受下頜舌骨肌的牽拉可向中線移位,使下頜牙弓變窄,后兩種骨折都可使舌后墜,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的危險。

  2.頦孔區(qū)骨折

  又稱下頜骨體部骨折。一側頦孔區(qū)骨折時,前骨折段因所附降頜肌群的牽拉而向下方移位,并稍偏向外側;后骨折段則因升頜肌群的牽引,向上前方移位,且稍偏向內側,雙側頦孔區(qū)骨折時,兩側后骨折段因升頜肌群牽拉而向上前方移位,前骨折段則因降頜肌群的作用而向下后方移位,致頦部后縮及舌后墜。

  3.下頜角部骨折

  骨折線正位于下頜角時,且兩個骨折段上都有咬肌與翼內肌附著,骨折段可不發(fā)生移位;如骨折線位于這些肌肉附著處之前,前骨折段因降頜肌群的牽拉而向下內移位,而后骨折段則因升頷肌群的牽引而向上前移位。

  4.髁突骨折

  多數發(fā)生在翼外肌附著下方的髁突頸部。折斷的髁突由于受翼外肌牽拉而向前、內移位,但仍可位于關節(jié)囊內;但如打擊力過大,關節(jié)囊撕裂,髁突可從關節(jié)窩內脫位而向內、向前、向后或向外移位,移位的方向和程度,與外力撞擊的方向及大小有關。個別情況下,髁突可被擊入顱中窩。

  單側髁突頸部骨折,患側下頜向外側及后方移位,不能向對側作側運動。由于下頜支變短以及升頜肌群的牽拉而使后牙早接觸,前牙及對側牙可出現開.

  雙側髁突頸部骨折者,下頜不能作前伸運動,下頜升支向后上移位,后牙早接觸,前牙開更明顯,側運動受限。局部腫、痛及功能障礙程度較單側髁突頸骨折為重,還可能合并不同程度的腦震蕩。

  5.髁突骨折的骨折線一般有三種

  如髁突骨折發(fā)生在翼外肌附著的上方,僅在關節(jié)面上發(fā)生骨折或損傷,則不受翼外肌牽拉的影響,而不發(fā)生移位。又稱為囊內骨折或脫帽骨折。極少數情況可出現髁突內髁的縱劈型(矢狀)骨折。骨折位于關節(jié)囊以外,翼外肌附著的以下稱為髁突頸部骨折。位于乙狀切跡水平的骨折稱為髁突基部骨折。

題庫小程序

距離2025口腔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回放|2021年口腔醫(yī)師基礎測評講解
【1月25日】2021年口腔醫(yī)師基礎摸底講解免費直播

直播時間:1月25日19:30-21:00

主講老師:鴻儒

直播主題:2021年口腔醫(yī)師基礎摸底講解免費直播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