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刺部位如何選擇和定位?
穿刺部位的選擇和定位是臨床操作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正確的選擇能夠提高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不同的穿刺目的對應著不同的最佳穿刺點,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常見穿刺的部位選擇與定位方法:
1. 骨髓穿刺:通常選取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或胸骨作為穿刺點。其中,髂前上棘因位置表淺、易于固定而被廣泛采用。操作時患者取仰臥位,局部皮膚消毒后,在髂嵴上方約2-3cm處進針。
2. 腰椎穿刺:主要用于腦脊液檢查或麻醉。選擇L3-L4或L4-L5間隙作為穿刺點,因為這兩個間隙的黃韌帶較薄,易于穿刺。患者側臥位,雙腿屈曲抱膝,醫(yī)生沿棘突連線垂直進針。
3. 胸腔穿刺:適用于胸腔積液抽吸等。一般選擇腋中線第7-8肋間或肩胛下角線第8-9肋間作為穿刺點。患者坐位或半臥位,上身稍向前傾,醫(yī)生從肋骨下緣進針。
4. 腹腔穿刺:用于診斷性抽液或治療性放液。常規(guī)選擇左下腹部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作為穿刺點,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腹部。
5. 心包穿刺:適用于心包積液的診斷和處理。通常在胸骨左側第4-5肋間進針,靠近心尖部?;颊甙胱换蚱教桑t(yī)生需謹慎操作以避免損傷心臟。
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時還需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如體型、病變位置等因素,并結合超聲等影像學檢查進行精準定位。此外,在實際操作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評估,確保無菌技術的應用,以減少感染風險和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骨髓穿刺:通常選取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或胸骨作為穿刺點。其中,髂前上棘因位置表淺、易于固定而被廣泛采用。操作時患者取仰臥位,局部皮膚消毒后,在髂嵴上方約2-3cm處進針。
2. 腰椎穿刺:主要用于腦脊液檢查或麻醉。選擇L3-L4或L4-L5間隙作為穿刺點,因為這兩個間隙的黃韌帶較薄,易于穿刺。患者側臥位,雙腿屈曲抱膝,醫(yī)生沿棘突連線垂直進針。
3. 胸腔穿刺:適用于胸腔積液抽吸等。一般選擇腋中線第7-8肋間或肩胛下角線第8-9肋間作為穿刺點。患者坐位或半臥位,上身稍向前傾,醫(yī)生從肋骨下緣進針。
4. 腹腔穿刺:用于診斷性抽液或治療性放液。常規(guī)選擇左下腹部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作為穿刺點,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腹部。
5. 心包穿刺:適用于心包積液的診斷和處理。通常在胸骨左側第4-5肋間進針,靠近心尖部?;颊甙胱换蚱教桑t(yī)生需謹慎操作以避免損傷心臟。
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時還需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如體型、病變位置等因素,并結合超聲等影像學檢查進行精準定位。此外,在實際操作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評估,確保無菌技術的應用,以減少感染風險和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學員討論(0)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