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動作電位分為幾個階段,各階段特點是什么?
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可以被劃分為五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特征。了解這些階段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心臟電生理學的基本原理。
1. 靜息期(也稱為第4相):在沒有刺激的情況下,心肌細胞膜電位保持在一個穩(wěn)定的負值水平,大約為-90mV。這是由于鉀離子通過K 通道外流而鈉離子和鈣離子的內流被嚴格控制的結果。
2. 去極化期(第0相):當心肌細胞受到足夠強度的刺激時,膜上的電壓門控Na 通道迅速打開,導致大量Na 快速進入細胞內部。這使得膜電位急劇上升至約 30mV左右,形成動作電位的峰值。
3. 快速復極初期(第1相):在去極化達到頂點后不久,短暫地出現(xiàn)了一個小幅度下降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瞬時外向鉀電流(Ito)增加和鈉通道關閉共同作用的結果。
4. 平臺期(第2相):此階段膜電位變化緩慢,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上約10-30mV之間持續(xù)較長時間。其主要原因是鈣離子通過慢Ca2 通道進入細胞內與鉀離子外流之間的平衡所致。
5. 快速復極末期(第3相):隨著鈣電流逐漸減少而K 外流增加,膜電位快速下降回到靜息水平。這一階段主要是由延遲整流性鉀電流主導的。
心肌動作電位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具有較長的持續(xù)時間以及明顯的平臺期,這與神經元或骨骼肌細胞的動作電位不同,對于防止心臟過早復位和確保有效的心室充盈至關重要。
1. 靜息期(也稱為第4相):在沒有刺激的情況下,心肌細胞膜電位保持在一個穩(wěn)定的負值水平,大約為-90mV。這是由于鉀離子通過K 通道外流而鈉離子和鈣離子的內流被嚴格控制的結果。
2. 去極化期(第0相):當心肌細胞受到足夠強度的刺激時,膜上的電壓門控Na 通道迅速打開,導致大量Na 快速進入細胞內部。這使得膜電位急劇上升至約 30mV左右,形成動作電位的峰值。
3. 快速復極初期(第1相):在去極化達到頂點后不久,短暫地出現(xiàn)了一個小幅度下降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瞬時外向鉀電流(Ito)增加和鈉通道關閉共同作用的結果。
4. 平臺期(第2相):此階段膜電位變化緩慢,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上約10-30mV之間持續(xù)較長時間。其主要原因是鈣離子通過慢Ca2 通道進入細胞內與鉀離子外流之間的平衡所致。
5. 快速復極末期(第3相):隨著鈣電流逐漸減少而K 外流增加,膜電位快速下降回到靜息水平。這一階段主要是由延遲整流性鉀電流主導的。
心肌動作電位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具有較長的持續(xù)時間以及明顯的平臺期,這與神經元或骨骼肌細胞的動作電位不同,對于防止心臟過早復位和確保有效的心室充盈至關重要。
學員討論(0)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