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有幾種臨床表現(xiàn)?其癥狀是什么?相信都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問題,因此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打擊搜集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胃火牙痛
主證牙齒疼痛劇烈,牙齦紅腫較甚,或出膿滲血,腫連腮頰,頭痛,口渴引飲,口氣臭穢,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脈象洪數(shù)。
證候分析:足陽明胃經(jīng)循行人齒,胃火熾盛,循經(jīng)上蒸齒齦,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齒牙,故牙齒痛,牙齦紅腫較甚?;鹗}絡則滲血,傷肌膜則化腐成膿。若火熱結聚不散,則腫連腮頰;邪熱上擾則頭痛;熱傷津液,故口渴引飲,大便秘結,口有臭氣,舌苔黃厚,脈洪數(shù)均為胃腑熱盛之象。
2.虛火牙痛
主證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久則齦肉萎縮,牙齒浮動,咬物無力,午后疼痛加重。全身可兼見腰痠痛,頭暈眼花,口干不欲飲,舌質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shù)。
證候分析:腎陰虛,虛火上炎,結于齒齦,故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虛火長時灼爍,齦肉受損而失于濡養(yǎng),發(fā)生萎縮。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虛失于儒養(yǎng),牙齦萎縮,則牙齒不固,而牙根浮動,咬物無力。午后陽明經(jīng)氣旺盛,更助虛火上炎,因此午后疼痛較重。腰為腎之府,腎陰虛則腰痠痛。陰虛髓海不足,故頭暈眼花,虛火傷津,故咽干但不多飲。舌質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shù),此為陰虛之表現(xiàn)。
3.風熱牙痛
主證牙齒疼痛,呈陣發(fā)性,遇風發(fā)作,患處得冷則痛減,受熱則痛增,牙齦紅腫,全身或有發(fā)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shù)。
證候分析:風熱侵襲,火郁牙齦,瘀阻脈絡,故牙齒疼痛,遇風發(fā)作,牙齦紅腫;風熱為陽邪,得冷則痛減,受熱則更助風火而痛增。風邪外襲在表,與熱相搏,故見發(fā)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