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醫(yī)學科普】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癥狀及表現有哪些?”相關內容,相信大家都在關注,為方便了解,在此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內容:
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fā)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值得關注的是:每年出生的新生兒中約有10萬以上的寶寶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包括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及法洛氏四聯征等心血管畸形。先天性心臟病輕重主要與心臟畸形的解剖部位、大小、程度相關。很多嬰兒先天性心臟病沒有被早期診斷出來,在病情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從而延誤了治療。一般認為越早進行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效果越好,因此早發(fā)現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癥狀,對治療是有很大幫助的。為了便于家長了解如何早期發(fā)現嬰兒先天性心臟病,及時治療,現根據各類先天性心臟病的血流動力學及解剖特點及分流方向分為三類,并分別敘述其主要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癥狀和表現。
第一種
左心向右心分流組在臨床上常有以下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癥狀及表現:
1.呼吸急促:在新生兒或嬰兒時期,發(fā)現患兒因饑餓迫不及待地求食,但發(fā)現吸吮乏力,呼吸淺快,吮奶未完即因氣促而棄奶喘息,吸幾口就停一下,感覺很累,滿頭大汗。
2.反復呼吸道感染或肺炎:這是最常見的癥狀及就診發(fā)現心臟雜音的,因肺部充血,輕度呼吸道感染就易引起支氣管肺炎,造成嗆咳,呼吸急促,有的寶寶在啼哭時聲音嘶啞,甚至出現心功能不全等癥狀。
3.生長發(fā)育遲緩:由于體循環(huán)流量及血氧供應不足所致,生長發(fā)育比同齡小兒遲緩,其體重落后比身長落后更明顯。
4.水腫:當發(fā)現先天性心臟病小兒,有上述各種癥狀和表現,若發(fā)現尿少,下肢出現凹陷性水腫時,則表示小兒功能已不能代償而致心力衰竭了,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警示!
5.紫紺:一般這組疾病不會出現紫紺,但如不及時治療,引起肺動脈高壓并發(fā)癥,造成血流右心向左心分流即可出現紫紺,也說明已失去治療機會了。
第二種
右心向左心分流組,為一種復雜畸形的嬰兒先天性心臟病。常見臨床癥狀及表現為:
1.紫紺稱青紫:是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重要癥狀,表現在皮膚,黏膜(尤其口唇)紫紺,尤其在哭鬧、活動后加劇,常見的有完全性大動脈錯位,肺動脈閉鎖等;在6個月~1歲逐漸出現紫紺加重的有法洛四聯癥等。
2.蹲踞:是嬰兒先天性心臟病法洛四聯癥常見的表現,除了紫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外,當他會行走后,你會發(fā)現患兒活動量不大,走不遠就感乏力,自動采取蹲下姿勢或取胸膝臥位,休息片刻后再站起來活動,這個蹲踞過程使體循環(huán)阻力增高,促進靜脈血回入心臟量增加和氧合作用,以改善缺氧癥狀。
3.昏厥:又稱缺氧性發(fā)作,往往發(fā)生在哺乳、啼哭、排便時因缺氧,嬰兒先天性心臟病寶寶突發(fā)呼吸困難,紫紺加重,失去知覺甚至抽筋。
4.杵狀指(趾):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癥狀杵狀指(趾)在法洛四聯癥中經常出現,因寶寶長期缺氧,指(趾)端軟組織增生,使手指、足趾呈鼓槌樣改變,臨床上往往會在嬰兒2~3歲后出現。
5.咯血:在法洛四聯癥兒童病例中,因長期缺氧,肺部形成側支循環(huán)的血管破裂可引起咯血。
第三種
無分流組在左,右心或大血管中無異常交通,故無肺部充血常致呼吸道、肺炎的表現,也無動、靜脈血混合的存在,所以也無紫紺表現,此類嬰兒先天性心臟病有單純肺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縮窄等。
以上三組先天性心臟病均存在心臟雜音,根據不同心臟雜音程度等,醫(yī)生作進一步分析,配合做心電圖,拍胸片,心臟彩超檢查等手段來明確診斷,對復雜先心病還要行心導管檢查,確診后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療。
以上為“【醫(yī)學科普】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癥狀及表現有哪些?”全部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更多信息請隨時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