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醫(yī)教科技有限公司

蘋果版本:8.7.0

安卓版本:8.7.0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資格_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熱門資訊,實時推送
Yishimed66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資格_微信視頻號
官方視頻號
免費直播,訂閱提醒
微信掃碼即可關注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資格考試指導老師
考試指導老師
備考規(guī)劃,專屬指導
微信掃碼添加老師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_官方抖音號
官方抖音號
分享更多醫(yī)考日常
抖音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 其他信息
臨床技能實操訓練營

貧血(anemia)

2008-09-24 11:52 來源:
打印
字體:

  概述

       貧血(anemia)是指外周血液血紅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血紅蛋白濃度的降低一般都伴有相應紅細胞數(shù)量或壓積的減少,但也有不一致。個別輕型缺鐵性貧血或海洋性(即地中海性)貧血,可僅有血紅蛋白減少而紅細胞數(shù)量和壓積都在正常范圍內。單位容積血液中血紅蛋白量因地區(qū)、年齡、性別以及生理性血漿容量的變化而異。嬰兒和兒童的血紅蛋白量,約比成人低15%。男女之間的差異在青春期后才逐漸明顯。妊娠時血容量增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shù)可因被稀釋而相對減少。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診斷貧血的血紅蛋白標準為(按氰高鐵血紅蛋白法測定):成年男性低于13g/dl,成人女性低于12g/dl,孕婦低于11g/dl.據(jù)國內各地調查資料表明,沿海和平原地區(qū)診斷貧血的血紅蛋白標準為:成人男性低于12g/dl,女性低于11g/dl,孕婦低于10g/dl.貧血是一種癥狀,而不是具體的疾病。各種疾病都可伴有貧血。如果許多原因不同的貧血具有類似的臨床表現(xiàn)和血細胞學的特征,則可歸納為一種綜合病征,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貧血在世界各地屬常見病,在發(fā)展中國家以及血紅蛋白病或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變異的多民族及地區(qū),貧血問題尤為突出。我國多年來除血紅蛋白病曾進行較廣泛的流行病調查外,近年又陸續(xù)組織協(xié)作組調查全國再生障礙性貧血及G6PD缺陷的發(fā)病情況。上海市華山醫(yī)院血液學流行病調查組采用配對人群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對該市市區(qū)成年女性、青少年和老年人群的鐵缺乏癥危險因素進行研究,詳情可參閱各有關貧血節(jié)。

  病因病理

       貧血可按不同的發(fā)病機理和細胞形態(tài)學的特征進行分類。

  一、按發(fā)病機理可分為造血不良、紅細胞過度破壞及急、慢性失血三類。

  二、按形態(tài)學分類則可分為正常紅細胞型、大紅細胞型、單純小紅細胞型和小紅細胞低色素型四類。形態(tài)學的分類不是固定不變的,例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多數(shù)是正常紅細胞型貧血,但偶可呈大紅細胞型貧血;溶血性貧血也可呈大紅細胞型貧血。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雖過于簡單,但易于掌握,提供診斷線索,如低色素性貧血多數(shù)是缺鐵性貧血,大紅細胞型貧血很可能是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引起的。

  【發(fā)病機制】

       骨髓造血活動與造血組織中多能干細胞(稱為CFUS)的存在有密切關系。CFU-S具有分化和增殖成各系列祖細胞的功能,并與所處的微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當某些化學、物理、病毒感染和免疫因素損傷CFU-S和(或)造血微環(huán)境,致使CFU-S的分化、增殖發(fā)生障礙,導致周圍血液全血細胞減少,稱為再生障礙性貧血。

  CFU-S在造血微環(huán)境誘導下分化為紅系定向祖細胞,后者在紅細胞生成素的刺激下分化為各期幼紅細胞。紅系祖細胞或紅細胞生成素的免疫性破壞,均可導致選擇性紅系細胞生成障礙。貧血嚴重而白細胞和血小板則大致正常,稱為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自紅系祖細胞發(fā)育至中幼紅細胞,細胞要經過多次分裂增殖,而DNA的合成倍增是細胞分裂期前所必需的。維生素B12和葉酸則是DNA合成的主要輔酶。無論是維生素B12或葉酸的缺乏,或由于其他因素影響DNA合成,都可導致核分裂延遲,甚至停頓;形成核和胞質發(fā)育不平衡,核染質疏松,形態(tài)巨大而畸形的巨幼紅細胞。周圍血液可見卵圓形的大紅細胞,稱為巨幼細胞性貧血。

  在幼紅細胞不斷增殖過程中;細胞質也逐漸發(fā)育成熟。早在早幼紅細胞質內,就開始合成微量血紅蛋白,至中幼紅細胞階段,血紅蛋白合成達到高峰,一直持續(xù)到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合成需要鐵。鐵來自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內的鐵蛋白及血漿中的轉鐵蛋白。鐵蛋白分子附于幼紅細胞表面,吸入質內,輸送到線粒體,和原卟啉合成正鐵血紅素。珠蛋白是在幼紅細胞內核糖體上合成的。正鐵血紅素與珠蛋白合成了血紅蛋白分子。所以任何原因引起的血紅蛋白合成障礙,不論是缺鐵或鐵代謝紊亂(慢性炎癥性貧血)、珠蛋白合成障礙(血紅蛋白?。┮约斑策x紊亂等都可以導致造血不良性貧血,出現(xiàn)大量細胞質不足(小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含量減少(低色素)的成熟紅細胞,統(tǒng)稱為低色素性貧血,其中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

  骨髓發(fā)生纖維化或骨髓被異常細胞所侵犯,可導致骨髓結構和功能的破壞,同時伴有骨髓外(主要在脾或肝臟,也可在淋巴結等)造血灶的建立。臨床出現(xiàn)貧血,周圍血液出現(xiàn)幼粒和幼紅細胞,稱為幼粒-幼紅細胞貧血或骨髓病性貧血。

  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衰老的紅細胞被單核/巨噬細胞所吞噬、破壞,尤其是脾臟在破壞紅細胞中占重要地位。紅細胞的生命期和紅細胞膜的結構、酶系統(tǒng)的活力及血紅蛋白分子等密切相關。紅細胞內在的任何一種缺陷均可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破壞加速;如超過了骨髓代償性增生的程度,就會引起溶血性貧血。這類貧血絕大多數(shù)是遺傳性疾病,如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等。紅細胞本身雖正常,也可因某些外在因素,包括化學、物理、機械、感染、毒素以及免疫等因素影響,導致溶血性貧血,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心臟手術(體外循環(huán))后或人造心臟瓣膜,造成紅細胞的機械性損傷,引起溶血,血中可見紅細胞畸形和碎片。腫大的脾臟也可阻滯和吞噬紅細胞。紅細胞外在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貧血均系獲得性疾病。

  不論急性或慢性出血都是臨床上引起貧血的最常見原因。慢性失血性貧血實質上就是缺鐵性貧血。

  貧血的發(fā)病機理往往是綜合性的,例如淋巴瘤不僅侵犯骨髓造血組織引起骨髓病性貧血,也可同時導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同一類型貧血也可有不同發(fā)病機理并存,如巨幼細胞性貧血既有DNA合成障礙,又有紅細胞破壞過多和髓內溶血等因素。

  【病理改變】

       貧血病理生理學基礎是血紅蛋白減少,血液攜氧能力減低,全身組織和器官發(fā)生缺氧變化等。首先體內相應的代償機制發(fā)揮作用,例如脈率變快,心搏出量增加,呼吸加速,紅細胞生成素提高以及血紅蛋白與氧親和力降低等。有些臟器(如腎臟等)則發(fā)生血管收縮,使更多血液流向缺氧較為敏感的器官如腦、心臟等。這些代償作用,加上氧供不足,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紅細胞內合成更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后者與脫氧血紅蛋白的β鏈相結合,以降低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血紅蛋白氧解離曲線右移,使組織獲得更多的氧。輕、中度貧血患者持續(xù)一定時期后,可由于這種代償機制而不表現(xiàn)明顯的缺氧癥狀。

  臨床表現(xiàn)貧血癥狀的有無及輕重,除原發(fā)疾病的性質外,主要決定于貧血的程度及其發(fā)生的速度,同時也與病人年齡、有無其他心肺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統(tǒng)的代償能力有關。貧血發(fā)生緩慢,無心肺疾病基礎,代償機制可充分發(fā)揮,即使血紅蛋白低達8g/dl,可無癥狀;有時低至6g/dl以下,才引起病人注意。反之,如急性溶血,雖然貧血不很嚴重,由于發(fā)生較速,不及代償,癥狀卻很顯著。兒童及年輕患者,由于其心血管系統(tǒng)代償功能良好,往往較年老患者容易耐受貧血的影響。

 ?。ㄒ唬┮话惚憩F(xiàn)皮內毛細血管缺血所致皮膚粘膜蒼白是貧血最常見的客觀體征。但影響皮膚顏色的因素很多,除血紅蛋白量外,還和皮內毛細血管分布和舒縮程度、皮膚色素和皮下組織含水量多寡有關。因此單憑皮膚顏色判斷貧血程度,常有偏差。一般以觀察指甲、手掌皮膚皺紋處以及口唇粘膜和瞼結膜等較為可靠。疲倦、乏力、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思想不集中等都是貧血早期和常見的癥狀,可能由于神經系統(tǒng)及肌肉缺氧所致。貧血嚴重時可有低熱和基礎代謝率增高。

 ?。ǘ┖粑到y(tǒng)稍事活動或情緒激動即有氣急。由于血紅蛋白量的減少,活動增加必然引起血氧含量進一步降低和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反射性地刺激呼吸中樞,發(fā)生呼吸急促。

 ?。ㄈ┭h(huán)系統(tǒng)輕度貧血時,循環(huán)系統(tǒng)變化不大。中度貧血患者常表現(xiàn)為竇性心動過速、心搏亢進、脈搏充實、脈壓增寬、循環(huán)時間加速及心輸出量增多等。肺動脈瓣或心尖區(qū)可聽到中等響度的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其產生原因與血循環(huán)加速、血粘度以及缺氧后心肌張力降低有關。當心臟擴大時,雜音還可因二尖瓣和三尖瓣相對性關閉不全所致。當血紅蛋白量低于6g/dl,約30%患者可有心電圖改變,表現(xiàn)為低電壓、ST段壓低、T波平坦倒置,嚴重者甚至可有QT時間延長、心 房顫動等。發(fā)生心律失常,要考慮是否合并有其他心臟疾患。嚴重貧血(血紅蛋白低于3g/dl以下)或貧血進展較速的病例,可有明顯的全心擴大;以后由于心肌營養(yǎng)障礙,無法代償日益增加的高輸出量狀態(tài),最終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當貧血被糾正后,上述心臟病變可獲得一定程度的恢復。重度貧血患者,即使無充血性心力衰竭,但由于血清白蛋白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腎血流量減少,引起水、鈉潴留,可發(fā)生浮腫。

 ?。ㄋ模┫到y(tǒng)貧血影響消化系統(tǒng)功能和消化酶的分泌,出現(xiàn)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甚至腹瀉。部分病人有明顯舌炎。消化系統(tǒng)表現(xiàn),除因貧血缺氧外,還與原發(fā)疾病有關。

 ?。ㄎ澹┟谀蛏诚到y(tǒng)貧血時,腎血管收縮和腎臟缺氧,可導致腎功能變化。早期有多尿,尿比重降低及血尿素氮增多。貧血嚴重時可出現(xiàn)蛋白尿。月經失調(閉經)和性欲減退也頗常見。

  除貧血的共同臨床表現(xiàn)外,各種類型貧血的特殊表現(xiàn),分別在各論中闡述。

  檢查檢驗

       實驗室檢查既是確立貧血的可靠方法,又是明確其類型的重要步驟。茲將貧血的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項目簡述如下。各類貧血的特殊檢查安排在各論中討論。

 ?。ㄒ唬┘t細胞指數(shù)根據(jù)血紅蛋白量、紅細胞數(shù)和紅細胞壓積測定可計算以下各項指數(shù),有助于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這是貧血最基本的實驗室檢查。臨床實踐中也有以紅細胞計數(shù)除以血紅蛋白量(正常為3),可粗略分辨正常或低色素型貧血,但計算紅細胞指數(shù)可提供更精確數(shù)據(jù)。血紅蛋白測定是確立貧血最可靠指標,但方法必須正確。國際上已將氰高鐵血紅蛋白法作為標準測定方法。紅細胞壓積主張用毛細血管法,離心力應為14500g,誤差較?。灰部蓮淖詣友毎嫈?shù)器上測知,正確性較好。

 ?。ǘ┲車和科瑱z查周圍血涂片檢查,對貧血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它不僅有助于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而且又能從中發(fā)現(xiàn)異形紅細胞。紅細胞有大小不均,小型紅細胞增多,且中央蒼白區(qū)擴大,可診斷低色素性貧血。球形紅細胞增多,見于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靶形紅細胞常見于海洋性貧血。各種異形紅細胞,如梨形、啞鈴形、三角形,甚至紅細胞碎片,則提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的可能性。淚滴狀紅細胞可見于骨髓纖維化。

 ?。ㄈ┚W織紅細胞計數(shù)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可以幫助了解幼紅細胞的增生程度;在溶血性貧血時增多而在再生障礙性貧血顯著減少。由于網織紅細胞的百分數(shù)和紅細胞總數(shù)有關,必須計算網織紅細胞的絕對值網織紅細胞(%)×紅細胞數(shù)/mm3正常值為10024000~84000/mm3),才能判斷幼紅細胞增生情況。如果骨髓幼紅細胞增生而網織紅細胞絕對數(shù)不增加,提示幼紅細胞有無效性生成,即髓內溶血。

 ?。ㄋ模┕撬柘髾z查根據(jù)骨髓增生與否,可將貧血分為增生性和增生不良性貧血兩大類。除再生障礙性貧血外,其它貧血都有程度不一的幼紅細胞增生象。巨幼紅細胞增生的骨髓象有特異性診斷意義。

  診斷鑒別

       貧血的診斷步驟可分為三:

 ?、俚谝徊绞窃儐柌∈?,從病人訴說中可獲得貧血病因的線索。病史詢問中尤應重視化學物接觸史、慢性疾病史、失血史、飲食和營養(yǎng)以及家族遺傳史等。

  ②第二步是全面的體格檢查,以衡量貧血對機體影響和尋找與病因有關征象。檢查時除一般貧血征象外,應注意出血傾向、以及肝脾和淋巴結腫大。

 ?、鄣谌绞菍嶒炇覚z查,為貧血建立量的概念,并進一步確立貧血的性質。周圍血片和骨髓涂片檢查可提供基本資料。其它特殊檢查(如血清鐵蛋白、維生素B12、葉酸、紅細胞生成素測定,抗人球蛋白試驗等)用以證實從病史及體征中所獲得的初步結論。對一些不明性質貧血也可先從形態(tài)分類分析起,從而考慮到發(fā)病機制,然后通過特殊檢查,確定臨床類型。例如小紅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提示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可進一步做血清鐵和鐵蛋白等加以證實;如鐵貯存并不缺乏,提示為非缺鐵性低色素性貧血,包括海洋性貧血,則應做血紅蛋白電泳和堿變性試驗。

  治療

       1.首先應強調病因治療。盡速糾正出血原因,才能徹底治愈出血性貧血。診斷為藥物性貧血,應立即停藥并絕對避免再次用藥,則為最有效的措施。

  2.缺乏造血要素的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和營養(yǎng)性巨幼細胞性貧血等,應積極補充造血要素,如鐵劑、維生素B12或葉酸等,可獲得良好效果。

  3.刺激紅細胞生成的藥物,臨床已肯定的有紅細胞生成素、司坦唑(康力龍)、安雄、達那唑、丙酸睪酮等。紅細胞生成素是一種糖蛋白,起源于腎臟,對紅細胞系列的增殖、成熟與釋放有重要調節(jié)作用,臨床用以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有顯著療效。該激素對慢性感染、惡性腫瘤及某些結締組織病所致貧血也有一定效果。司坦唑和睪酮對部分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可起到緩解作用。

  4.免疫抑制劑腎上腺皮質激素或達那唑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即刻療效較好。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預后兇險,二年內生存率僅20%,認為是T細胞介導的干細胞免疫抑制。近年應用抗胸腺(淋巴)細胞球蛋白注射,近半數(shù)有效,預后大見改善。與骨髓移植相比,近期療效相仿,但危險性?。蝗秉c是治愈率低,易復發(fā)。通過對T細胞抑制作用,環(huán)孢菌素A也用于治療再障,初步觀察療效與抗胸腺(淋巴)細胞球蛋白相接近。

  5.異基因骨髓移植對重型再障的療效已經公認,有效率達57.4%,較長期生存率為40%~50%。西雅圖移植中心報告有效率已達75%,中數(shù)生存期超過5年,為當前治療重型再障最理想方法。異基因骨髓移植也已試用于先天性再障(Faconi 貧血)、海洋性貧血及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確切療效有待進一步總結。

  6.脾切除后可減少紅細胞的破壞場所,用以治療脾功能亢進所致的貧血和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有顯著療效,常為首選治療措施。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無效者,也可作脾切除術。

  7.急性大量失血引起的貧血必須輸血,因為此時急需補充血容量。輸血也可適用于難治性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等,但僅能取得暫時療效。輸血可引起各種不良反應,并有傳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險,過多的輸血又可發(fā)生含鐵血黃素沉著癥,所以輸血治療必須嚴格掌握指證。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和某些溶血性貧血,經過適當治療,血紅蛋白都能逐漸恢復,除非貧血極為嚴重或急需在短期內施行手術者,一般都不需輸血。有些溶血性貧血,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或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輸血反可能加劇溶血反應,必須提高警惕。

  8.一般慢性貧血,若代償好,癥狀不多,仍可參加輕勞動。但當血紅蛋白下降較速,貧血明顯(一般低于8g/dl),有癥狀或伴出血傾向者,應予適當休息。

題庫小程序

  • 距2025臨床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還有?
醫(yī)師資格公眾號
關注考試動態(tài)
發(fā)布考情動態(tài)
考試復習指導
免費1V1咨詢考試條件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 輔導課程
2024中醫(yī)醫(yī)師入學摸底測試解析

張鈺琪老師 2024-02-27 19:25--21:00

回看
2024醫(yī)考報名后如何安排復習時間

張鈺琪老師 2024-01-30 19:25--21:00

回看
2025年備考方案,供你選!
精品題庫
  • 密題庫
  • 題庫小程序
  • 醫(yī)考愛打卡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密題庫
上千道典型習題
仿真密卷 3
仿真歷年考點題
專業(yè)題目解析
原價:¥199
復購¥159.2
查看詳情
醫(yī)學題庫小程序
正保醫(yī)學題庫

· 每日一練 鞏固提升

· 仿真試卷 實戰(zhàn)演練

· 組隊刷題 互相激勵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醫(yī)考愛打卡
醫(yī)考愛打卡

· 每天一個知識點

· 配套精選練習題

· 隨時記錄打卡心情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圖書/資料
  • 精品圖書
  • 免費資料
  • · 考點回顧
  • · 考情分析
  • · 備考建議
  • · 思維導圖
  • · 基礎測評
  • · 高頻考點
立即領取
學習社區(qū)
  • 備考交流
  • 微信
  • 視頻號
拒絕盲目備考,加學習群共同進步!
尋找學習搭子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