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肝棘球蚴?。╡chinococcosis of liver)又稱肝包蟲?。╤ydatid disease of liver),由細粒棘球絳蟲(犬絳蟲)的蚴侵入人體肝臟所致,少數由泡狀棘球絳蟲的蚴引起。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肝包蟲病多見于牧區(qū),南美、南歐和澳洲等與牧羊有關,伊朗和伊拉克等與駱駝有關,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則可能與馴鹿有關。我國內蒙、西北、四川西部、西藏等地區(qū)較常見。
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此絳蟲主要宿主為犬、狐或狼,中間宿主為羊、牛、馬、豬和人。此蟲寄生于犬小腸絨毛,成蟲不斷排出有殼保護的六勾蚴,此蚴隨糞便排出,粘附于犬毛或羊毛上。人或其他中間宿主接觸并吞食此蚴污染的水或食物即可被感染,經胃或上部小腸的消化,六勾蚴即脫殼而出,穿過胃腸壁進入門靜脈,多數停留在肝(75%),少數逸出至肺(15%)和其他臟器如腦、眼眶、脾、腎、肌肉等。棘球蚴在各有關臟器先形成初期包蟲囊腫,此囊壁即其后的內囊,而中間宿主組織在其周圍形成的纖維包膜為外囊。內囊又分為外層與內層,外層稱角質膜,內層為生發(fā)層,生發(fā)層又產生生發(fā)囊、頭節(jié)、子囊、孫囊。當有包蟲感染的羊、牛或其他中間宿主的內臟被犬、狐或狼所食,此寄生蟲即完成其生活周期。
病理改變進入肝內的棘球蚴,先發(fā)育為小的空囊,即初期的包蟲囊腫,其中不含頭節(jié);隨著囊體逐漸增大,形成包蟲囊腫,也就是內囊。內囊分為內外兩層,內層為生發(fā)層,生發(fā)層細胞向內芽生,可在囊內壁形成無數小突起,漸變成單層小囊泡,即生發(fā)囊。生發(fā)囊脫落,即變子囊,其內壁又可生出5-3-個原頭蚴子囊又可產生孫囊。在較老的棘球蚴囊內,子囊可達數百個。外層為角皮層,呈白色半透明狀,如粉皮,厚約3-4mm,具有吸收營養(yǎng)物質和保護生發(fā)層的作用。棘球蚴囊內含有無色或微黃色液體,液量由數百至數千毫升,甚至多達20000ml.囊液中所含的蛋白質具有抗原性。囊壁破裂后可引起周圍組織發(fā)生局部過敏反應,嚴重者可發(fā)生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如果子囊破裂,大量頭節(jié)混入囊內液體,在其中自由游動,即形成棘球蚴砂(包蟲砂)。棘球蚴可生存達40年甚至更長,但可因損傷、感染而死亡,此時母囊及子囊發(fā)生鈣化,囊內液化被吸收濃縮成為膠泥樣物,其中仍可見原頭蚴。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多不明顯,中青年多見,初期可無癥狀,隨著囊腫增大可捫及上腹腫塊、腹脹、腹痛,如位于右上肝者示膈肌抬高,可有呼吸系癥狀。不少病人曾有過敏反應癥狀如皮膚瘙癢、尋麻疹。少數可因囊腫壓迫膽道產生黃疸。亦有合并感染或穿入膽管出現膽管炎甚或敗血癥。穿入胸腔者可出現呼吸系癥狀或支氣管膽道瘺。腹部檢查時可見到右肋緣略鼓出或上腹局限性隆起。囊腫位于肝上方者可 肝向下推移;囊腫如在肝下緣則可捫及與肝相連的腫塊,呈半球形,表面光滑,邊緣清楚,一般無壓痛,可隨呼吸上下移動。有并發(fā)癥者可出現相應體征。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一、包蟲皮內試驗(卡松尼試驗)
簡便而實用,陽性率約95%.試驗方法以囊液抗原0.1-0.2毫升注射前臂皮內,15-20分鐘后觀察反應。陽性者局部呈紅色丘疹,直徑可達5厘米左右,并有偽足(即時反應)、2-2、5小時后消退;約12-24小時后繼以皮膚紅腫及硬結(延遲反應)持續(xù)1-3天。如病人血內有足量特異抗體,則抗原在皮內全被中和,不出現延遲反應。肝病及惡性腫瘤病人偶有假陽性反應。
二、B超檢查可發(fā)現圓形之無回聲區(qū),并可測定其部位、大小與數目。
三、X線檢查顯示圓形、密度均勻、邊緣整齊的陰影,右膈抬高。肝包蟲囊退化后X線平片示弧形鈣化影。
四、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凝法試驗補體結合試驗陽性率了達70%-90%.此法有助于判斷療效。如手術一年后補體結合試驗仍陽性,提示體內仍有包蟲囊腫存留。間接血凝法試驗特異性高,陽性綠可達80%.
診斷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流行病學史可考慮本病。B超、CT、MRI可診斷無癥狀帶蟲者。皮內試驗、間接血凝試驗等有助于鑒別確診。病原學結果為確診依據,如手術取出棘球蚴,或從痰、胸腔積液、腹水或尿等檢出棘球蚴碎片或原頭蚴等。
鑒別診斷一、先天性肝囊腫:
無牧區(qū)居住史,超聲示囊壁極薄而清晰,包蟲皮試陰性。
二、肝膿腫:
無牧區(qū)居住史而常有痢疾史或化膿性疾病史,超聲示液性占位邊界不清晰,臨床有炎癥史或表現,包蟲皮試陰性。但合并感染的肝包蟲囊腫易與之混淆,包蟲皮試乃主要鑒別依據。
并發(fā)癥
1、囊腫破裂包蟲囊腫如因外傷或誤行局部穿刺而破入腹腔,突然發(fā)生腹部劇烈疼痛,腹部腫塊驟然消失或減小,伴有皮膚瘙癢、尋麻疹、胸悶、惡心、腹瀉等過敏反應,甚至出現休克。溢入腹腔內的生發(fā)層、頭節(jié)、子囊經數月后,又逐漸發(fā)育成多發(fā)性包蟲囊腫。囊腫破入肝內膽管,由于破碎囊膜或子囊阻塞膽道,合并感染,可反復出現寒戰(zhàn)、黃疸和右上腹絞痛等。有時糞便內可找到染黃的囊膜和子囊。
2、繼發(fā)性細菌感染臨床表現為細菌性肝膿腫的癥狀,但因有厚韌的外囊,中毒癥狀一般較輕。
治療
一、對小而深藏肝內的肝包蟲囊肝可嚴密隨訪,定期超聲檢查,如增大至接近肝表面時,可手術治療。
二、包蟲囊腫內囊摘除術內囊摘除為最常用術式,其要點為:①在暴露包蟲囊腫需認真保護傷口與周圍臟器,避免囊液的污染、頭節(jié)種植、與過敏反應。②切開囊腔前應逐步減壓,通過穿刺吸取囊液尚可辨別是否合并感染或膽瘺。③殺滅頭節(jié),傳統(tǒng)方法在減壓后注入10%甲醛溶液或3%過氧化氫,5分鐘后再進一步抽空囊液。但亦有人認為此法并不能保證頭節(jié)的殺滅,因囊液的稀釋使藥效降低,曾有報告使用甲醛引起急性中毒或后期膽管炎的并發(fā)癥;此外,如有多數囊腫者則難以奏效。④切開外囊前可進一步抽空囊液,使內囊與外囊分離。保證吸引器通暢,必要時使用2~3個吸引器,對大而張力大的囊腫排液極為重要。然后切開外囊,摘除內囊,再以過氧化氫或甲醛稀液涂拭外囊內壁,鹽水紗布擦凈。⑤消滅殘腔可用外囊囊壁內翻縫合或帶蒂大網膜填塞。但處理殘腔前需認真檢查有無膽瘺并加以封閉。
三、對合并感染者,子囊和頭節(jié)均死亡,可切開外囊壁,清除所有內容物,摘除內囊后用雙套管負壓吸引引流,術后配合抗生素治療。如感染嚴重,殘腔大,引流量多,外囊壁增厚而不能塌陷以消滅殘腔時,可在徹底清除內囊和內容物后,行外囊與空腸做側側Y型吻合以建立內引流。
四、肝部分切除術或肝葉切除術適用于下列情況:1、囊壁厚、鈣化而內囊不易摘除者,2、局限于一葉的多個包蟲囊腫或巨大囊腫已將該肝葉嚴重破壞,3、估計引流后殘腔或竇道難以愈合者。4、囊腫繼發(fā)感染形成慢性厚壁肝膿腫。
當包蟲囊腫破入腹腔時,應盡量吸除腹腔內的囊液和囊內容物,并放置橡膠管引流盆腔數日。對囊腫破入膽管內并有膽道梗阻的病人,應切開膽總管,清除包蟲囊內容物,并做膽管引流。
五、藥物治療不能手術的患者或經多次手術后復發(fā)不能根治者,可選用甲苯咪唑治療。其用量是每次400-600mg,一日三次,連服21-30天。最近報導甲苯咪唑成人口服量最大劑量有達3.0克/日,常規(guī)服藥三個月。也有用丙硫咪唑0.8克/日,30日為一療程,間隔兩周可重復2-3個療程。
預后肝包蟲囊腫手術治療的手術死亡率為1.8%~9%不等,一般為2~4%,術后復發(fā)率為5~12%不等,多由于第一次手術時遺漏深藏的小囊腫或手術時頭節(jié)種植。
預防加強宣教,且應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流行區(qū)的病畜尸體應予深埋或焚毀,以免狗被感染。感染絳蟲的狗應予捕殺或治療,人應避免與狗密切接觸。
-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綜合筆試A2型題模擬練習-第3單元
- · 2021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模擬測評試題——第三單元91-120題
- · 2019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高頻考題 第三單元 150題!
- · 肝血管瘤和肝囊腫
- · 肝腫大鑒別診斷
- · 肝腫大的實驗室及特殊檢查
- · 肝棘球蚴?。ǜ伟x?。┑闹委熂邦A防
- · 肝棘球蚴病(肝包蟲?。┑脑\斷及鑒別診斷
- · 肝棘球蚴?。ǜ伟x?。┡R床表現
- ·
- 距2025臨床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還有?天
關注考試動態(tài)發(fā)布考情動態(tài)
考試復習指導-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 輔導課程
2024中醫(yī)醫(yī)師入學摸底測試解析張鈺琪老師 2024-02-27 19:25--21:00
回看2024醫(yī)考報名后如何安排復習時間張鈺琪老師 2024-01-30 19:25--21:00
回看精品題庫- 密題庫
- 題庫小程序
- 醫(yī)考愛打卡
學習社區(qū)- 備考交流
- 微信
- 視頻號
拒絕盲目備考,加學習群共同進步!尋找學習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