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外科領域內,保證病人不受感染是貫穿術前、術中和術后各階段的主要任務。病人手術后的感染與醫(yī)院環(huán)境中的細菌狀態(tài)、手術室的無菌條件、所采用的無菌原則和外科技術等有密切關系。所以,手術室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手術室為隔離區(qū),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人人都要無條件地遵守。
1.手術室應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污分開的要求,污染區(qū)、清潔區(qū)、無菌區(qū)的劃分應明確、嚴格。
2.要設有專門接送病人的通道。進入手術室的平板車要進行消毒處理。有條件的醫(yī)院應使用對接車,進一步減少手術室的污染。
3.手術廢棄物要密閉運送,有專用的廢棄物運送通道,以便減少再污染的機會。
4.一個手術間內最好只擺放一個手術臺,不宜一室內同時進行多臺手術。
5.同一日內,同一個手術臺有多個手術時,應先作無菌手術,后作有感染的手術。兩次手術之間應清潔手術室。HBsA9陽性病人的手術要安排在非陽性者后面。
6.每日手術結束后,應對墻面、物體表面(包括腳踏櫈)和地面徹底清潔刷(擦)洗,清除污液、敷料和雜物。
7.紫外線手術室空氣消毒的方法,通常要求環(huán)境溫度在20~22℃,濕度60%,紫外線照射強度:輻射的253.7nm紫外線強度(使用中的強度)不得低于70μW/cm2,照射30~60分鐘,照射距離不超過2m.8.先進的層流潔凈手術室裝有空氣過濾器,按其效能分為三個等級:l00級、l000級和10000級層流凈化裝置,主要用于空氣凈化消毒。其中100級為最高效,要求空氣中的細菌總數(shù)≤10cfu/m3,無致病菌生長。普通手術間要求空氣中的細菌總數(shù)≤200cfu/m3.其地面和臺面及物品表面消毒參照上述各項。
9.防止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兩種病毒均可通過血液傳播給病人和醫(yī)務人員。因此,在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梅毒(RPR/TPHA)陽性病人手術時,應采用一次性敷料和手術衣,用后專門銷毀;術中注意防止手刺傷,手套破損即刻更換。
10.在HBsAg陽性,尤其是HBeAg陽性的病人手術后,手術器械應用0.5%過氧乙酸或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殺滅病毒一遍,清(洗)潔后送高壓滅菌兩次,方可再用。地面和手術臺可用0.5%過氧乙酸或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11.在銅綠假單胞桿菌感染、破傷風、氣性壞疽手術后,手術室先用過氧乙酸(1g/m3)進行封閉式消毒24~48小時,開放后進行掃除。用0.5%過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洗室內物品后,開窗通風1小時。
12.每周徹底大掃除一次。手術室應定期進行空氣消毒,通常采用過氧乙酸熏蒸消毒法:按每lg/m3過氧乙酸,加熱,封閉熏蒸2小時。
總之,增強無菌觀念、遵守無菌原則、堅持無菌操作是每位醫(yī)務工作者必須嚴格遵循的,尤其外科醫(yī)生更應嚴謹自律,自覺遵守。任何忽視、忽略、淡化無菌操作的行為都應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