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急起高熱,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輕度呼吸道癥狀。該病潛伏期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脅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強,易發(fā)生變異,若人群對變異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發(fā)流行,迄今世界已發(fā)生過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數十億人發(fā)病,數千萬人死亡,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建設。
[病原學]
流感病毒屬正粘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呈球形或絲狀,直徑80~120nm.三型病毒具有相似的生化和生物學特征。病毒由三層構成,內層為病毒核衣殼,含核蛋白(NP)、P蛋白和RNA.NP是可溶性抗原(S抗原),具有型特異性,抗原性穩(wěn)定。P蛋白(P1、P2、P3)可能是RNA轉錄和復制所需的多聚酶。中層為病毒囊膜,由一層類脂體和一層膜蛋白(MP)構成,MP抗原性穩(wěn)定,也具有型特異性。外層為兩種不同糖蛋白構成的輻射狀突起,即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H能引起紅細胞凝集,是病毒吸咐于敏感細胞表面的工具,N則能水解粘液蛋白,水解細胞表面受體特異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經氨酸,是病毒復制完成后脫離細胞表面的工具。H和N均有變異特性,故只有株特異的抗原性,其抗體具有保護作用。
根據NP抗原性,將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按H和N抗原不同,同型病毒又分若干亞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變異就是指H和N抗原結構的改變,主要是H.在亞型內部經常發(fā)生小變異(量變),稱為抗原漂移(antiganicdrift)。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變異較快,2~3年可發(fā)生一次,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變異很慢。大的抗原變異出現的亞型(質變)即稱抗原轉變(antiganicshift),其為H和(或)N都發(fā)生了大的變異,由此而產生新的亞型,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變異的病毒株稱為變種。甲型流感病毒大約每隔十幾年發(fā)生一次大變異。自1933年以來甲型病毒已經歷了四次抗原轉變:1933~1946年為H0N1(原甲型,A0),1946~1957年為H1N1(亞甲型,A1),1957~1968年為H2N2(亞型甲型,A2)1968年以后為H3N2(香港型,A3)。一般新舊亞型之間有明顯的交替現象,在新的亞型出現并流行到一個地區(qū)后,舊的亞型就不再能分離到。另外,每個亞型中都發(fā)生過一些變種。乙型流感染毒間同樣有大變異與小變異,但未劃分成亞型轉變。丙型流感病毒尚未發(fā)現抗原變異。
分離病毒常用雞胚培養(yǎng)。組織細胞培養(yǎng)常用人胚腎和猴組織。流感病毒不耐熱、酸和乙醚,對甲醛、乙醇與紫外線等均敏感。
[流行病學]
?。ㄒ唬﹤魅驹粗饕遣∪撕碗[性感染者。病人自潛伏期末到發(fā)病后5日內均可有病毒從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傳染期約1周,以病初2~3日傳染性最強。
(二)傳播途徑病毒隨咳嗽、噴嚏、說話所致飛沫傳播為主,通過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間接傳播也有可能。傳播速度和廣度與人口密度有關。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對同一抗原型可獲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與型之間無交叉免疫性。
?。ㄋ模┝餍刑卣魍蝗话l(fā)生,迅速蔓延,發(fā)病率高和流行過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無明顯季節(jié)性,以冬春季節(jié)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當甲型流感病毒出現新亞型時,人群普遍易感而發(fā)生大流行。一般每10~15年可發(fā)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發(fā),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發(fā)。
[發(fā)病原理與病理變化]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纖毛柱狀上皮細胞內,并在細胞內進行復制。新增殖的病毒顆粒從細胞膜上芽生,借神經氨酸酶的作用而釋放出來,再侵入其它上皮細胞。受病毒感染的上皮細胞發(fā)生變性、壞死與脫落,露出基底細胞層。突出表現為局部炎癥,同時引起全身中毒反應,如發(fā)熱、身痛和白細胞減少等,但一般不形成病毒血癥。約于第5病日基底細胞層開始再生,先為未分化的移行上皮,2周后新的纖毛上皮形成而恢復。以上為單純流感過程。其主要病變損害有呼吸道上部和中部氣管。
病毒侵襲全部呼吸道,整個呼吸道發(fā)生病變,致流感病毒肺炎。此病變老年人、嬰幼兒、患有慢性心、肺、腎等疾患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易發(fā)生。其病理特征為全肺暗紅色,氣管與支氣管內有血性液體,粘膜充血,纖毛上皮細胞脫落,并有上皮細胞再生現象。粘膜下有灶性出血、水腫和輕度白細胞浸潤。肺泡內有纖維蛋白與水腫液,其中混有中性粒細胞。肺下葉肺泡出血,肺胞間質可增厚,肺泡與肺泡管中可有透明膜形成。如有繼發(fā)感染,則病變更復雜。
人體感染流感后主要產生3種抗體:①H抗體:是主要的保護抗體,具有株特異性,能中和病毒,可防止再感染;但在抗原漂移時保護作用減弱,抗原轉變時則失去保護作用。②N抗體:其主要是抑制病毒從細胞表面釋放再感染其它細胞,減少病毒增殖,因此,在個體保護和限制傳播方面有作用;N抗體也具株的特異性,由于N變異較慢,故在一定時期內常有廣泛交叉。③NP抗體:有型特異性,無保護作用,只有感染發(fā)病后才升高,疫苗接種后一般不升高;在流感免疫中,除呼吸道局部的SIgA抗體起主導作用外,血清中的中和抗體(IgG和IgM)也具有保護作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人體在流感病毒感染和疫苗接種后可產生特異性細胞免疫。機體對流感病毒的免疫,主要是細胞毒性T細胞(Tc細胞)和r-干擾素。Tc細胞主要用于感染病毒的靶細胞,能減少病灶內的病毒量,對疾病恢復起主要作用。由Tc細胞產生r-干擾素,協(xié)同Tc細胞的細胞毒效應使感染細胞溶解,并阻止病毒擴散。
感染某株病毒可獲2~4年的免疫力,但這種特異性免疫常不能抵御因抗原變異所形成新病毒株的再感染,使流感反復多次發(fā)生。由于流感病毒經常變異,每次感染的病毒株亦不相同,因此不同人群對流感的免疫狀態(tài)不一致。
[臨床表現]
潛伏期1~3日,最短數小時,最長4日。各型流感病毒所致癥狀,雖有輕重不同,但基本表現一致。
?。ㄒ唬﹩渭冃?a href="http://www.348239.com/jibing/liugan/" target="_blank" title="流感" class="hotLink">流感急起高熱,全身癥狀較重,呼吸道癥狀較輕。顯著頭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減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體可見急性熱病容,面頰潮紅,眼結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聞及干羅音。發(fā)熱多于1~2日內達高峰,3~4日內退熱,其他癥狀隨之緩解,但上呼吸道癥狀常持續(xù)1~2周后才逐漸消失,體力恢復亦較慢。
部分輕癥者,類似其他病毒性上感,1~2日即愈,易被忽視。
?。ǘ?a href="http://www.348239.com/jibing/liugan/" target="_blank" title="流感" class="hotLink">流感病毒性肺炎(肺炎型流感)起病時與單純流感相似,但于發(fā)病1~2日內病情迅速加重。高熱、衰竭、煩躁、劇咳、血性痰、氣急、紫紺并有心衰。雙肺聽診呼吸音低,滿布濕鳴、哮鳴、但無肺實變體征。X線胸片顯示雙肺彌濁性結節(jié)狀陰影,近肺門處較多,周圍較少。痰培養(yǎng)無致病菌生長,痰易分離出流感病毒??咕委煙o效。病人高熱待續(xù),病情日益加重,多于5~10日內死于呼吸與循環(huán)衰竭,臨床稱此為原發(fā)性流感病毒肺炎,亦稱重型流感肺炎。另有部分病例癥狀較輕,劇咳不伴血性痰,呼吸困難不明顯,體征很少,僅在X線照片檢查時發(fā)現。病程1~2周后進入恢復期。臨床稱為輕型流感病毒肺炎,或輕型節(jié)段性流感病毒肺炎。預后較好。
?。ㄈ┢渌愋洼^少見。流感流行期間,病人除具流感的各種癥狀、體征外,伴有嘔吐、腹瀉者稱胃腸型;伴有驚厥、意識障礙、腦膜剌激征陽性者稱腦炎型;原患心血管疾病又染流感者發(fā)生心律紊亂或循環(huán)衰竭,心電圖顯示為心肌炎,稱心肌炎型;病人高熱、循環(huán)功能障礙、血壓下降、休克及DIC等,稱為中毒型。此外,偶有報告流感病毒亦可致急性肌炎、出血性膀胱炎、腎炎和腮腺炎等。
[并發(fā)癥]
?。ㄒ唬├^發(fā)性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如急性鼻旁竇炎或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ㄈ├^發(fā)性細菌性肺炎。
1.單純流感繼發(fā)細菌性肺炎 流感2~4日后病情加重,高熱、劇咳、痰呈膿性,呼吸困難、紫紺、肺部羅音或有肺實變征。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顯著升高,痰培養(yǎng)可有致病菌生長,如金葡菌、肺炎球菌或流感桿菌等。
2.流感病毒性肺炎繼發(fā)細菌性肺炎病情更重,??芍滤劳?。
[診斷]
?。ㄒ唬┝餍胁W資料冬春季節(jié)在同一地區(qū),1~2日內即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發(fā)生,或某地區(qū)有流行,均應作為依據。
?。ǘ┡R床表現 起病急驟,有發(fā)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癥狀,而呼吸道表現較輕。結合查體及X線照片進行診斷。
?。ㄈ嶒炇覚z查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分類正常或相對淋巴細胞增多。如有顯著白細胞增多,常說明繼發(fā)細菌性感染。
鼻粘膜印片檢查,可在上皮細胞內查見包涵體,做螢光抗體染色陽性率達90%以上。
血清學檢查,取病后3日內和2~4周后雙份血清做補體結合試驗或血凝抑制試驗,效價遞升4倍或以上者,可以確診。
另外,可將起病3日內咽部含漱液或棉拭子,接種于雞胚進行病毒分離。
[鑒別診斷]
?。ㄒ唬┢渌《拘院粑栏腥?可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引起。可根據臨床特點與流行病學資料進行初步鑒別。
(二)肺炎支原體肺炎 起病較緩??┥倭空程祷蜓z痰,病情和緩,預后良好。冷凝集試驗及MG型鏈球菌凝集試驗效價升高。
?。ㄈ┢渌?nbsp; 鉤端螺旋體病、急性細菌性扁桃體炎、鏈球菌性咽炎及某些疾病的初期,如肺炎球菌性肺炎、流腦、瘧疾、傷寒與麻疹等。
[治療]
?。ㄒ唬┮话阒委煱春粑栏綦x病人1周或至主要癥狀消失。臥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食或半流質飲食,進食后以溫鹽水或溫開水漱口,保持鼻咽口腔清潔衛(wèi)生。
?。ǘΠY治療 有高熱煩躁者可予解熱鎮(zhèn)靜劑,酌情選用APC、安乃近、魯米那等。高熱顯著、嘔吐劇烈者應予適當補液。
?。ㄈ┗前泛涂股氐膽脩e極防治繼發(fā)性細菌感染。下列情況時可考慮應用磺胺與抗生素:①繼發(fā)細菌感染;②有風濕病史者;③抗抵力差的幼兒、老人,尤其是慢性心、肺疾病患者。
?。ㄋ模┛共《局委?/P>
1.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對各型流感均有療效,用藥治療24小時有73%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副作用少。以0.5%溶液滴鼻,同時口含2mg片劑,每2小時1次,退熱后減至每日4次,連續(xù)2日。
2.金剛烷胺和甲基金剛烷胺只對甲型流感病毒有效。其機制是抑制病毒增殖,使患者排毒量減少,排毒期和病程縮短。早期用藥療效好。金剛烷胺口服0.1次,每日2次,小兒4~5次mg/kg日,分2次服,共服3~5日。有口干、頭暈、嗜睡、失眠和共濟失調等副作用。甲基金剛烷胺較金剛烷胺療效高,半衰期長,副作用小。治療量為0.1g,每日2次,口服。
此外,中草藥對流感的治療方法較多,效果較好,值得很好研究。我國有學者采用α-干擾素氣霧劑治療小兒流感,退熱效果明顯。
[預防]
(一)管理傳染源 病人應就地隔離治療1周,或至退熱后2天。不住院者外出應戴口罩。單位流行應進行集體檢疫,并要健全和加強疫情報告制度。
(二)切斷傳播途徑 流行期間暫停集會和集體文體活動。到公共場所應戴口罩。不到病人家串門,以減少傳播機會。室內應保持空氣新鮮,可用食醋或過氧乙酸熏蒸。病人用過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應煮沸消毒或陽光暴曬2小時。
?。ㄈ┧幬镱A防已有流行趨勢單位,對易感者可服用金剛烷胺或甲基金剛烷胺0.1g,每日1次(兒童及腎功不全者減量),連服10~14日;或病毒唑滴鼻,均有較好的預防效果。此外,亦可采用中草藥預防。
(四)應用流感疫苗常用的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在疫苗株與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況下,均有肯定的預防效果。但因病毒易發(fā)生變異而難以對流行株作有效預防。減毒活疫苗采用鼻腔接種,使之引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從而產生免疫力。每人每次0.5ml,在流行季節(jié)前1~3月噴施雙側鼻腔。老人、孕婦、嬰幼兒、患有慢性心、肺、腎等疾患及過敏體質者,不予接種。滅活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副作用小,因大量制備較困難,僅用于減毒活疫苗禁忌證者;每次劑量:成人1ml,學齡前兒童0.2ml,學齡兒童0.5ml.
- · 模擬試卷!2020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筆試??荚嚲淼谌椎谒膯卧?50題
- · 2020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前必做全真模擬試卷第三套第一單元(150題)
- · 傳染病學-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重點
- · 傳染病學總論-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口訣:傳染病學
- · 臨床業(yè)醫(yī)師《傳染病學》腸道病毒感染
- · 臨床業(yè)醫(yī)師《傳染病學》流行性感冒
- · [傳染病學]第二節(jié) 傳染與抗傳染免疫
- · [傳染病學]第六節(jié) 傳染病的治療
- · [傳染病學]第七節(jié) 傳染病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