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疽?/P>
掌握: 1.生理止血功能;
2.紅細胞比容;
3.血凝,抗凝與纖維蛋白溶解,凝血因子;
4.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小板粘附與聚集;
熟悉: 1.血液與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血量,血液的組成與特性,血液的比重;
2.紅細胞的懸浮穩(wěn)定性,血液的粘滯性,血漿滲透壓;
了解: 1.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正常值及作用;
2.血型與輸血原則。
二。基本概念
血細胞比容(hematocrit)、晶體滲透壓(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膠體滲透壓(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等張溶液(isotonic solution)、紅細胞的懸浮穩(wěn)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 紅細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紅細胞疊連(rouleaux formation) 、可塑性變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滲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趨化性(chemotaxis)、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血清(serum)
三。重點與難點提示
第一節(jié) 血液的組成與理化特性
1.血液的組成
血量占體重的7%~8%,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由無機鹽、蛋白質和水組成。血細胞在 全血中所占的容積百分比稱為血細胞比容(hematocrit),而血細胞中99%為紅細胞,故也常稱為紅細胞比容。成年男性為40%~50%,成年女性 為37%~48%,新生兒約為55%。但在全身各類血管中紅細胞比容的數(shù)值有微小差異。
2.血漿滲透壓
血漿滲透壓主要為血漿晶體滲透壓(為770 kPa,占總滲透壓的99%以上),由NaCl、KCl等無機鹽構成,其改變時主要影響細胞內、外水的平衡。此外還有少部分的膠體滲透壓(3.3kPa),由血漿蛋白質形成(以白蛋白為主),可影響血管內外的水平衡。
當 某一溶液的滲透壓等于血漿滲透壓,則稱為等滲溶液,如0.85%或0.9%的Nacl溶液、1.9%的尿素溶液、5%葡萄糖溶液。高于或低于血漿滲透壓的 則稱為高深或低滲溶液。而能保持紅細胞正常體積與形狀的鹽溶液稱為等張溶液,由不能自由通過細胞膜的物質構成。等張溶液一般是等滲溶液,但等滲溶液不一定 等張,如1.9%的尿素溶液是等滲溶液,但紅細胞置于該溶液中將發(fā)生溶血,故不是等張溶液。
第二節(jié) 紅細胞生理特性與生成
1.細胞的生理特性
1.1變形性
紅細胞為雙凹圓盤形,具有良好的變形性(由紅細胞的表面積/體積比決定),因而可通過直徑比自身小的毛細血管。
1.2懸浮穩(wěn)定性
指 紅細胞在血漿中保持懸浮的特性,其評價指標是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ion rate, ESR),簡稱血沉,即抗凝條件下紅細胞下降的速度。如果紅細胞的疊連加速,則血沉加快,說明紅細胞的懸浮穩(wěn)定性差。決定血沉快慢的因素是血漿而非紅細胞 本身,血漿中纖維蛋白原、球蛋白及膽固醇含量增加時血沉加快;白蛋白和卵磷脂含量增加時疊連、血沉減慢。
1.3滲透脆性[醫(yī)學教育 網(wǎng) 搜集整理]
指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發(fā)生膨脹、破裂的特性。一般來說,紅細胞在一定程度的低滲溶液中(如正常紅細胞放置于0.65%Nacl中)只是膨脹而不破裂,,說明紅細胞對低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當滲透壓過低時,則發(fā)生膨脹并破裂。當紅細胞發(fā)生異常時,滲透脆性增加。
紅細胞的能量由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提供,用于維持Na+泵的運轉。故儲存過久的血液血鉀將升高。
2、紅細胞的生成與破壞
每 天有1%的紅細胞因衰老被破壞,在血管外被破壞的場所主要是脾和骨髓。破壞后釋放的Fe2+ 90%被重復利用。紅細胞生成的場所是紅骨髓;原料是蛋白質和Fe2+;調節(jié)因素是主要由腎臟產生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此外雄激素、糖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 和生長激素等亦可促進紅細胞的生成;成熟因子為VitB12和葉酸。以上任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障礙,均可造成貧血。
第三節(jié) 生理性止血
小血管受損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現(xiàn)象稱為生理性止血,包括受損的小血管收縮、形成血小板血栓和血液凝固。血小板有粘附、聚集、釋放等多種特性,如 ADP、膠原、血栓素A2、5-羥色胺、腎上腺素和凝血酶等均能促進血小板聚集,以ADP的作用最強。CAMP增多和PGI2則抑制聚集。
血液凝 固(blood coagulation) 指血液由流動的溶膠狀態(tài)變成不能流動的凝膠狀態(tài)。直接參與凝血的物質稱為凝血因子。血液凝固包括三個基本步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和纖維 蛋白的形成。傳統(tǒng)上分為Ⅻ因子啟動的內源性凝血和Ⅲ因子(tissue factor,TF)啟動的外源性凝血。目前認為,Ⅲ 因子是凝血的啟動因子,外源性凝血在凝血中起關鍵作用。
第四節(jié) 血型
血型(blood group)是指血細胞上特異抗原的類型。一般所說的血型常指紅細胞血型。到目前為止,有23個血型,193種抗原。與臨床關系密切的主要有ABO血型和Rh血型。
1. ABO血型系統(tǒng)
1.1血型分型
血型抗原的特異性決定于細胞膜上寡糖鏈糖基的組成,分為A抗原、B抗原和H抗原。根據(jù)紅細胞膜上特異抗原的有無及種類,ABO血型可分為A型、B型、AB型及O型。在相應的血型中的抗A抗體和抗B抗體屬天然抗體,出生半年后在血中即可出現(xiàn),為IgM抗體,不能通過胎盤。
1.2 ABO血型的意義
1.2.1 輸血 在輸全血時除需血型同型外還需進行交叉合血。即供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進行配合,稱為交叉合血的主側;反之,將受血者的紅細胞與供血者的血清進行配 合則為次側。交叉合血的意義有:(1)復驗血型并指導臨床輸血:刪除ABO亞型(如A型有A1、A2,AB型有A1B、A2B)及防止Rh血型不合以及避 免其它抗原或抗體的交叉反應。(2)遺傳學意義 .
2.Rh血型系統(tǒng)
Rh血型分為Rh陽性和Rh陰性,Rh陽性指人的紅細胞膜上有與恒河 猴(Rhesus monkey)的紅細胞相同的抗原。Rh抗原有40多種,其中臨床意義最大的有五種:D、E、C、c、e,以D抗原性最強。Rh陽性的紅細胞膜上有D抗 原,Rh陰性則無D抗原。Rh血型無天然抗體,故Rh陰性的人在接受了Rh陽性的抗原刺激后可產生免疫抗體,后者為IgG,能通過胎盤。在第二次懷Rh陽 性的胎兒或第二次輸Rh陽性的血液時引起溶血。Rh血型與民族有關,漢族99%為Rh陽性,而苗族和塔塔爾族Rh陰性可達10%以上。
〔A1型題〕
1 血漿膠體滲透壓的生理作用是
A 調節(jié)血管內外水的交換
B 調節(jié)細胞內外水的交換
C 維持細胞正常體積
D 維持細胞正常形態(tài)
E 決定血漿總滲透壓
2 下列哪項為等張溶液
A 0.85%NaCl溶液
B 10%葡萄糖溶液
C 1.9%尿素溶液
D 20%甘露醇溶液
E 0.85%葡萄糖溶液
3 全血的比重主要決定于
A 血漿蛋白含量
B 滲透壓的高低
C 紅細胞數(shù)量
D 白細胞數(shù)量
E NaCl的濃度
4 全血的粘滯性主要取決于
A 血漿蛋白含量
B 紅細胞數(shù)量
C 白細胞數(shù)量
D 紅細胞的疊連
E NaCl的濃度
5 組織液與血漿成分的主要區(qū)別是組織液內
A 不含血細胞
B 蛋白含量低
C Na+含量高
D K+含量高
E Cl-含量高
6 血清與血漿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血清缺乏
A 纖維蛋白
B 纖維蛋白原
C 凝血因子
D 血小板
E Ca2+
7 紅細胞的變形能力的大小取決于紅細胞的
A 體積
B 表面積
C 數(shù)量
D 比重
E 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值
8 紅細胞沉降率的大小取決于紅細胞的
A 體積
B 表面積
C 數(shù)量
D 比重
E 疊連
9 紅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值下降可引起紅細胞
A 變形性增大
B 滲透脆性增大
C 懸浮穩(wěn)定性增大
D 血沉降率降低
E 血紅蛋白含量增大
10 自我復制能力最強的細胞是
A 造血干細胞
B 定向組細胞
C 前體細胞
D 網(wǎng)織紅細胞
E 淋巴細胞
11 調節(jié)紅細胞生成的主要體液因素是
A 雄激素
B 雌激素
C 甲狀腺激素
* D 促紅細胞生成素
E 生長激素
12 紅細胞在血管外破壞的主要場所是
A 腎、肝
B 脾、肝
C 腎、脾
D 胸腺、骨髓
E 骨髓、淋巴結
13 血液凝固的發(fā)生是由于
A 纖維蛋白溶解
B 纖維蛋白的激活
* C 纖維蛋白原變?yōu)槔w維蛋白
D 血小板聚集與紅細胞疊連
E 因子Ⅷ的激活
14 血液凝固的內源性激活途徑與外源性激活途徑的主要差別在于
* A 因子X的激活過程
B 凝血酶激活過程
C 纖維蛋白形成過程
D 有無血小板參與
E 有無Ca2+參與
15 內源性凝血途徑的始動因子是
* A 因子Ⅻ
B 因子Ⅱ
C 因子Ⅹ
D 因子Ⅶ
E 因子Ⅰ
16 肝素抗凝的主要機制是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C 促進纖維蛋白吸附凝血酶
D 增強抗凝血酶Ⅲ活性
E 抑制血小板聚集
17 纖溶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
A 因子Ⅴ
B 因子Ⅱa
C 因子Ⅻ
D 因子Ⅰ和Ⅰa
E 因子Ⅳ
18 外源性凝血途徑的始動因子是
A 因子Ⅰ
B 因子Ⅱ
C 因子Ⅲ
D 因子Ⅶ
E 因子X
19 在凝血過程中將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的凝血因子是
A 因子Ⅱa
B 因子Ⅲ[醫(yī)學教 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C 因子Ⅳ
D 因子XⅡa
E 因子XⅢa
20 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 加速因子Ⅶ復合物的形成
B 加速凝血酶原酶復合物的形成
C 使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
D 激活因子Ⅻ
E 促進血小板聚集
21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因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
A 磷脂酶A2
B 環(huán)氧合酶
C 血栓素合成酶
D 前列環(huán)素合成酶
E 過氧化酶
22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質是
A ADP
B TXA2
C PGI2
D 膠原
E 凝血酶
23 血管損傷后止血栓能正確定位于損傷部位有賴于血小板 的哪項特性
* A 粘附
B 聚集
C 收縮
D 吸附
E 釋放
24 血凝塊的回縮是由于
A 纖維蛋白收縮
B 紅細胞疊連
C 白細胞變形
D 血小板收縮蛋白收縮
E 紅細胞破裂
25 O型血的紅細胞膜上含有
A A抗原
B B抗原
C O抗原
D H抗原
E C抗原
26 Rh陽性是指紅細胞膜上含有
A C抗原
B A抗原
C D抗原
D E抗原
E B抗原
27 下列哪項不是血漿蛋白的生理功能
A 運輸O2和CO2
B 緩沖功能
C 參與生理止血
D 參與機體的免疫功能
E 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
〔A2型題〕
28 某人的紅細胞與B型血的血清發(fā)生凝集,而其血清與B型血的紅細胞不發(fā)生凝集,分析此人的血型為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Rh陽性
29 在某凝血功能障礙患者血漿中加入足量組織因子和Ca2+后血漿凝固時間明顯較正常人延長,該患者可能缺乏下列哪種物質
A Ca2+
B 因子Ⅻ
C 因子Ⅷ
D 血小板
E 因子Ⅴ
30 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將該患者的紅細胞置于正常人血漿中,其紅細胞沉降的速度將
A 增快
B 下降
C 正常
D 無變化
E 無法判斷
31 某患者在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現(xiàn)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原因是對哪項物質吸收障礙
A 蛋白質
B 葉酸
C 維生素B12
D 脂肪
E 鐵
32 血小板減少的患者,皮膚粘膜常自發(fā)性出現(xiàn)出血點和紫癜,主要是由于
A 不易形成止血栓
B 血管不易收縮
C 不能維持血管內皮的完整性
D 血凝塊回縮障礙
E 血液凝固障礙
33 Rh陰性母親,其胎兒若Rh陽性,胎兒生后易患
A 血友病[醫(yī)學教 育網(wǎng) 搜集 整理]
B 白血病
C 紅細胞增多癥
D 新生兒溶血病
E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B1型題〕
題34~35
A 紅細胞數(shù)目
B 血漿總蛋白含量
C 血漿球蛋白含量
D 血漿白蛋白含量
E 血漿NaCl含量
34 血液的粘滯性主要決定于
35 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決定于
題36~37
A 中性粒細胞
B 嗜堿性粒細胞
C 嗜酸性粒細胞
D 淋巴細胞
E 血小板
36 處于抵御化膿性細菌入侵第一線的細胞是
37 可釋放組胺引起過敏癥狀的細胞是
題38~40
A 因子Ⅴ
B 因子Ⅶ
C 因子Ⅷ
D 因子Ⅹ
E 因子Ⅻ
38 可增強Ⅸa活性的是
39 可增強Ⅹa活性的是
40 與纖溶酶原的激活有關的是
題41~43
A 中性粒細胞
B 嗜酸性粒細胞
C 嗜堿性粒細胞
D 單核細胞
E 淋巴細胞
41 能釋放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A的是
42 能釋放組胺酶的是
43 能釋放肝素的是
試題答案
1.A 2.A 3.C 4.B 5.B 6.B 7.E 8.E 9.B 10.A
11.D 12.B 13.C 14.A 15.A 16.D 17.D 18.C 19.A 20.C
21.B 22.C 23.A 24.D 25.D 26.C 27.A 28.D 29.E 30.C
31.C 32.C 33.D 34.A 35.D 36.A 37.B 38.C 39.A 40.E 41.C 42.B 43.C
- · 【考情分析】2024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二試)考試難度&命題特點
- · 【專業(yè)解讀】2022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二試考試考情分析出爐!附23年復習建議!
- · 2022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綜合考試(二試/延考)拔分速記考點715條
-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血液系統(tǒng)》科目重點梳理及分值比例!
- · 【二試/延考】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26科重難點梳理/復習攻略!
-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病理生理學》科目高頻考點速記41-48條
-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病理生理學》科目高頻考點速記31-40條
-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病理生理學》科目高頻考點速記21-30條
-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病理生理學》科目高頻考點速記11-20條
-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病理生理學》科目高頻考點速記1-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