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之謂“七方”,有大、小、緩、急、奇、偶、 復,其中“復方”為二方、三方及數(shù)方相合之方,或別加余藥及分兩均齊之方。其意與今之復方概念有別、所論復方,系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按照中醫(yī)的四診 八綱、辨證論治的原則,針對病情有機地組合而成的方劑,系與單味藥相對而言。由于疾病的病程和性質(zhì)復雜多變,往往寒熱交錯,虛實并見,一時一身而數(shù)病相 兼,只憑單味藥難以照顧全面,故須將多種藥物適當配合,利用其相互間的協(xié)同或拮抗作用,提高療效或減少不良反應,以適應復雜病情的治療。
追溯人類用藥的歷史,是以用單味藥開始的。隨著人們對藥物認識的不斷深化和對病因病機理解的逐步提高,才逐漸將藥物配伍使用?!段迨》健肪褪窃谶@種 思想指導下發(fā)展起來的。張仲景的傷寒金匱方,便是急慢性傳染病學和多科雜癥治療的典范,是中國醫(yī)學高度光輝發(fā)展的里程碑。從單方過渡到復方,是中藥治療學 上的一個飛躍。
?。ㄒ唬头剿幚淼难芯糠椒?/P>
復方除在臨床上觀察研究、總結療效外,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的實驗研究已引起多方的關注,復方的研究可以有多種途徑,而各種途徑又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
?。?)選方原則
選方應以臨床療效為基礎。選擇臨床常用、組成簡單的復方,先進行實驗研究,制定藥理指標,觀察對動物離體及整體的反應及對病理模型的作用。也可先研究 “藥對”的基本作用,為了解復方的作用原理奠定基礎。如當歸與川芎、芒硝與大黃、天冬與麥冬伍用等都是重要的“藥對”。由于他們組成簡單,作用方向一致, 故研究較易。也可從基本方著手?;痉揭话惘熜л^好,組成比較簡單,許多方劑都以此為基礎再加味組成,開展研究較易,理論意義及實用價值較大。且研究了一 個基本方的藥理作用就可為研究與此有關的一類方的藥理作用打下基礎。如桂枝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是桂枝湯類的基本方,能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 衛(wèi),用于外感風寒表虛證??稍O想研究其對感冒及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對免疫、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主要是微循環(huán))、胃腸道平滑肌及對環(huán)磷酸腺苷/環(huán)磷酸鳥苷的影 響,以及解熱鎮(zhèn)痛作用等。本方重用桂枝成了桂枝加桂湯,治“氣從少腹上沖心”的奔豚證,顯示了桂枝的心臟作用;原方重用芍藥成了桂枝加芍藥湯,適應證增加 了“腹?jié)M時痛”,突出了芍藥治腹?jié)M痛的作用。桂枝加附子湯,治證有“手足冷,身痛不仁”,顯示附子有鎮(zhèn)痛作用和改善微循環(huán)作用,原方加葛根稱為桂枝加葛根 湯,治桂枝湯證有項背強痛者,提示葛根能治項背強痛等,說明研究了桂枝湯一方后可為研究這一類的許多方子奠定基礎。
方劑來源廣泛,有歷 代醫(yī)方書中的老方,也有現(xiàn)代臨床報道的新方,還有經(jīng)方、時方;不論什么方,總以有無療效為依據(jù)。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方,多數(shù)是方簡效高,故可以選作研 究課題。但漢唐以后的方,也有很多屢經(jīng)驗證卓有成效的名方,特別是解放以來中醫(yī)院校設立后的一些新方,病例多,驗證廣,符合當前防病治病需要,作為研究課 題更切合實際些。另外有一些為人民群眾喜用而方便有效的中成藥,也是研究的重要對象??傊?,選題應以療效為基礎。 www.348239.com
?。?)指導思想。
藥理研究應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與中醫(yī)的理論和臨床相結合。中醫(yī)診病處方要辨證,故中藥復方研究,也必須與“證”相結合。注意那幾味藥怎樣配伍,才能解 決某“證”,從而有可能闡明該味藥或幾味藥在復方中所起的作用。如對血瘀證,應首先研究活血化瘀治則。須針對“證”的治療,考慮復方藥理研究中的病理模型 問題。根據(jù)過去幾年對冠心2號方、通脈靈及其他有關活血化瘀方的研究,初步認為該類藥物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促進骨折愈合、抗癌等作用;可 解除平滑肌痙攣,擴張毛細血管,改善組織缺氧,增加腦血管、腎血管及冠脈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抗血栓形成等,此類藥物的作用對用 于血瘀證的治療已提供了相當有說服力的藥理依據(jù)。又如通過桂附八味及六味地黃丸治療陰虛陽亢、腎陰虛型和腎陽虛型高血壓,分別相當于神經(jīng)原性、腎性和內(nèi)分 泌性高血壓病,也促進并溝通了中西醫(yī)結合研究工作。
?。?)研究方法
針對復方的多效性,復方藥理研究的指標也相應要多樣 化,動物也不能限于一種,應根據(jù)復方要求選擇實驗動物,給藥途徑也要多種方法,先口服(灌胃)粗制劑,觀察臨床療效的重現(xiàn)性,再適當提取,制備各種劑型, 供多種途徑給藥,進一步探索其作用。制劑從粗到細,給藥方法從口服到注射,在肯定作用的基礎上進行作用機制分析。多效性不一定要求各種作用的研究全面鋪 開,可攻其一點,突破某一方面而打開全方作用研究的大門。
其具體的方法,要按課題的目的、要求而設計。首先要分析該復方的適應證,設計 幾項指標,除研究該方對正常機體的作用外,還要制造相應的病理模型,來驗證復方的作用或療效。藥理作用不但要研究復方對整體的作用,而且還要用離體器官進 行研究分析。其次,在全方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拆方研究,以便進一步了解哪一味藥或哪幾味藥在該方中對某項指標起決定性作用,拆方的方法可以根據(jù)中醫(yī)藥理論 將全方藥物分成幾個組,也可利用優(yōu)選法、正交試驗法以篩選有效的單味藥。再次是在研究時,盡可能采用現(xiàn)代科學新成就、新技術、新方法。至于實驗設計的要 求、劑型、劑量的選擇,觀察時間、間隔和時程的安排,結果記錄和分析等,都和合成藥的實驗設計與研究方法近似,同時也應熟悉毒性及安全試驗方法及生物統(tǒng)計 知識。
(4)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醫(yī) 學教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存在與植化提取協(xié)作和精粗制劑兩個爭議問題。復方藥理研究中應與植化提取協(xié)作,如同單味 藥的化學提取與藥理作用探索相結合,相得益彰,對發(fā)生藥理作用的物質(zhì)基礎,可以較易搞清。復方的成分復雜,藥理反應更復雜,如何協(xié)作,需要在實踐中找辦 法。復方配伍后,特別是炮制后進行配伍煎煮,成分之間相互作用,可形成新的成分或出現(xiàn)一些絡合物及沉淀物,這方面問題已被學者所注意。幾年來對中藥復方的 化學研究,已有長足的進展。
麻黃的研究己有幾十年,稱得上中藥研究中較成熟的一味,但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還在不斷有新的報告。單體左旋 麻黃堿只是麻黃中有效成分之一,但它不能代表麻黃。麻黃湯中的麻黃也不能以麻黃堿來代替。麻黃中的其他成分各有其用,在復方中各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為了搞 清作用機制及受體部位,成分一定要純。研究中藥復方的作用,特別是其臨床藥理,在現(xiàn)階段尚需多多進行粗制劑的實驗研究工作。
?。ǘ头剿幚硌芯康闹饕删?/P>
?。?)復方及中成藥研究概貌 www.348239.com
在結合中醫(yī)臨床進行的一些復方藥理研究中,若以現(xiàn)代生理科學分類,發(fā)現(xiàn)主要作用于抗感染的復方有銀翹散、菝葜合劑、排膿湯及排膿散、流感煎劑、三黃注射液、消炎解毒丸等??鼓[瘤復方有梅花點舌丹、當歸蘆薈丸等。
在主要作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復方中,,主要對安官牛黃丸的幾種新劑型(醒腦注射液、牛黃醒腦注射液、清開靈1、2號方、新安宮牛黃針、六神丸、靈貓香六神丸、柴胡桂枝湯等進行了藥理研究。
在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統(tǒng)的復方中,藥理研究得較多。如冠心2號方、通脈靈、新冠心2號方、生脈液、參附湯、芪附注射液、人參四逆湯、參麥注射液、冠心蘇合丸、參麝活絡丸、復方當歸注射液等。
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統(tǒng)的復方中,已研究的有益氣活血氣管炎方、復方靈芝、小青龍湯等。
在作用于消化系統(tǒng)的復方中,已研究的有四君子湯、四神丸、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芍藥甘草湯、清胰湯1號、健脾1號方、膽道排石湯、茵陳膽道湯、理中湯等。 [醫(yī) 學教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抗實驗性肝損害的復方,已研究的有茵陳蒿湯、三草湯、甘柴粉、清開靈1號、川芎紅花注射液等。
主要作用于泌尿系統(tǒng)的復方,已研究的有三金湯、排石湯等。
主要調(diào)整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的復方,已研究的有莪術復方、甲瘤丸、玉泉丸、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八味丸等。
- · 【原創(chuàng)】2023年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考情分析!
- · 《法規(guī)》高頻考點:中藥的注冊分類
- · 《法規(guī)》??键c:中藥與中藥分類
- · 《法規(guī)》??键c:古代經(jīng)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說明書撰寫指導新增
- · 《法規(guī)》2023高頻考點: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的發(fā)布
- · 《法規(guī)》2023高頻考點:古代經(jīng)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說明書撰寫指導新增
- · 《法規(guī)》??键c: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的界定
- · 2022《中藥二》第二十六章 眼科常用中成藥 相關練習題!
- · 2022《中藥二》第22章 內(nèi)科常用中成藥——活血劑 相關練習題!
- · 2022《中藥一》模塊五 中藥總論——中藥配伍與方劑+中藥藥理毒理 精選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