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療法的概述及常用液體種類有哪些?考生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快來跟著小編檢驗一下自己吧!
液體療法(fluid therapy),通過補充(或限制)某些液體以維持機體體液平衡的治療方法。廣義上,亦包括靜脈營養(yǎng)、膠體液的輸入、輸血或腹膜透析等。但習慣上通常僅指維持體液水和電解質(zhì)平衡的療法。液體療法的目的是糾正并預防體液紊亂。進行液體療法前需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及有關(guān)實驗室檢查,以期弄清。①患者體液紊亂的情況,這主要包括:體液容量(如有無脫水或水過多,細胞內(nèi)外液容量變化情況,及容量改變的輕重程度)、體液張度改變(高張、等張、還是低張)、酸堿平衡情況、有無某些電解質(zhì)濃度異常(如高血鉀、低血鉀等)。②引起這些紊亂的病因。③體液紊亂糾正后如病因未消除,還會引起哪些新的體液平衡的紊亂。
各種不同病因引起的體液紊亂不同。即使病因相同,每一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也存在相當差異,因此所需采用的液體療法也各不相同。應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液體療法計劃(包括采用液體的種類、用量、給液速度及途徑等),并根據(jù)病情變化,隨時調(diào)整液體療法的計劃。
常用液體種類,可分為以下兩類:
①非電解質(zhì)液。包括飲用白開水及 5——10%葡萄糖注射液。后者由靜脈輸入體內(nèi),葡萄糖在體內(nèi)被氧化,實際效應如同白水。非電解質(zhì)液的特點是:可補充由呼吸、皮膚蒸發(fā)所失水分(不顯性丟失)及由排尿丟失的液體;可糾正體液高滲狀態(tài);不能補充體液丟失。
②等滲含鈉液。如生理鹽水(即 0.9%NaCl溶液)、林格氏液、2:1溶液(2份生理鹽水、1份1.4%碳酸氫鈉或1/6mol乳酸鈉溶液)、改良達羅氏液(每升含生理鹽水400ml,等滲堿性液及葡萄糖液各300ml,氯化鉀3g)等(表1)。其主要功能是;補充體液損失;糾正體液低滲狀態(tài)及酸堿平衡紊亂;不能用以補充不顯性丟失及排稀釋尿時所需的液體。
臨床上更常用的是將此兩類溶液按不同比例配制的溶液,如將等滲含鈉液稀釋為1/2或2/3張溶液。3:2:1液(3份葡萄糖液:2份生理鹽水:1份等滲堿性液)為2:1液的1/2張溶液。4:3:2溶液(4份生理鹽水:3份葡萄糖液:2份等滲堿性液)為其2/3張液。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ORS)為2/3張溶液。
備考神器:
以上就是“液體療法的概述及常用液體種類有哪些?”的全部內(nèi)容啦,以上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匯總,更多信息請關(guān)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兒科護理學職稱考試欄目!
編輯推薦:
兒科護理學:急性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的臨床表現(xiàn)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