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入性麻醉藥藥動學和作用機制都有哪些?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如下:
(一)【作用機制】
脂溶性很高,故易通過肺泡的血管進入血液,使膜蛋白質(受體)及Na+、K+通道,抑制神經細胞膜的除極化。
從而阻斷神經沖動傳遞;進入細胞內可與胞內類脂質結合,干擾細胞功能,引起全身麻醉。
除氧化亞氮外脂溶性均很高,故易通過肺泡的血管進入血液,到達腦組織,藥物脂溶性越高,麻醉作用越強。
(二)【藥動學】
1.吸收 吸入性麻醉藥經肺泡膜擴散而吸收入血。
2.分布 脂溶性,易通過血-腦脊液屏障進入腦組織發(fā)揮作用。
3.消除 吸入性麻醉藥主要經肺泡以原形排泄。
藥物 | 作用特點 | 臨床應用 |
恩氟烷 | 誘導期短,蘇醒快,麻醉深度易于調整,肌肉松弛作用較好,不增加心肌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反復使用無明顯不良反應 | 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藥 |
地氟烷 | 誘導期短,易蘇醒,麻醉作用較弱 | 成年人全麻的誘導和維持,或兒童的麻醉維持 |
七氟烷 | 麻醉誘導期短,深度易于控制,對心臟功能影響小,不刺激呼吸道 | 兒童及成人誘導麻醉和維持麻醉 |
氧化亞氮 | 不燃不爆,對呼吸道無刺激性,誘導期短,蘇醒快,麻醉效能低,鎮(zhèn)痛作用強 | 誘導麻醉或與其他全身麻醉藥配伍應用 |
推薦閱讀:
以上“吸入性麻醉藥藥動學和作用機制”由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藥學職稱考試知識點、考試經驗、考試動態(tài)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藥學職稱考試欄目!